摘要:万千善事 《立命篇》详细记述了袁了凡一生中如何行善事、破定数。 遇云谷禅师后的第二年,一五七〇年(隆庆四年),时年三十八岁,袁了凡参加礼部考科举,竟考得第一名,秋期的举人复考,中举人。而孔姓老人预测他
万千善事 《立命篇》详细记述了袁了凡一生中如何行善事、破定数。 遇云谷禅师后的第二年,一五七〇年(隆庆四年),时年三十八岁,袁了凡参加礼部考科举,竟考得第一名,秋期的举人复考,中举人。而孔姓老人预测他科举考得第三名。魔咒第一次被破除了! 事实上,从一五六九年开始,袁了凡发下誓愿要行三千桩善事。这一誓愿花了袁了凡整整十年的时间,一直到一五七九年,才行毕三千善事。不管如何,行善伊始,他就打破了孔姓老人预言的禁锢。这不能不说是振奋人心的事情,至少在袁了凡看来,行善真的可以通达“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之境。实践的力量开始放出光来。 神奇的是,一五八〇年,时年四十八岁,回乡到庙里做道场,再发求子之愿,并许下要再做三千件善事。到了一五八一年,时年四十九岁,老来得一子,取名天启,取“天道昭显,种善因得善果”之意。这再次打破了孔姓老人说他命中无子的预言。这一次,三千善事到一五八三年就完成了,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比第一次行完三千善事差不多少用了八年时间。究其根源,乃是袁了凡行完第一次三千善事后时时进行自省。 一五八三年,袁了凡再起大愿:行一万件善事,并起求中进士的愿望。一五八六年,时年五十四岁,考中进士。这次更神奇:他跨越了孔姓老人预言的五十三岁这个生死大限,并高中进士。 不过,这个时候的袁了凡,对孔姓老人的预言已经完全不以为然了。设想一下,他抛开这些预言,就好像脱去了一个附在身上的痂,一身痛快。 这个时候的袁了凡,已授河北宝坻的知县。虽然中了进士,授了官,可是如何完成那一万件善事,成了他的一件大事。有一天,在梦中,他梦到一位天神,向天神诉说一万件善事不易完成,很苦恼。可是天神告诉他,他给宝坻老百姓的减赋足以抵得上一万善事了。 袁了凡还是心中没底,恰好又遇上幻余禅师从五台山来到宝坻县,就向禅师请教。禅师说:“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 当时,他刚到宝坻县,那一年的夏季,宝坻县淫雨为患,粮薪俱绝,而宝坻县田租很高,民间疾苦,民不聊生,袁了凡“恻然悯之”,完全不惜自己的乌纱帽,不惜得罪各级官吏,到处奔走,为民请命,成功地把每亩收银二分三厘七毫减少到一分四厘六毫,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民众称之。 虽然是最富戏剧性的一幕,民众有难,英雄相救,但结局完美。由此,袁了凡进一步得悟善之因果。 |
- 上一篇:善书大家袁了凡(上)
- 下一篇:一代笛王许鸿宾(上)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