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乡贤徐申如(上)(4)

2019-10-24 16:11 作者:刘培良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徐积锴(左)、徐申如(中)、张幼仪(右) 一九一八年,对于徐申如而言,是一个吉祥如意之年,有两件大事值得庆贺。其一,长孙徐积锴诞生。喜得孙子,徐申如夫妇亲自去西寺,烧香还愿。徐家还大摆宴席,宴请家族亲


徐积锴(左)、徐申如(中)、张幼仪(右)


  一九一八年,对于徐申如而言,是一个吉祥如意之年,有两件大事值得庆贺。其一,长孙徐积锴诞生。喜得孙子,徐申如夫妇亲自去西寺,烧香还愿。徐家还大摆宴席,宴请家族亲朋。同时施粥三天,惠及贫民乡亲。其二,志摩正式拜梁启超为师。徐志摩早有拜梁启超为师的愿望,这次,他请妻兄张君劢和同乡蒋百里引荐。蒋张两人欣然同意。一九一八年六月,在北京举行正式的拜师仪式,徐志摩登正式成为梁启超的弟子。

  徐申如在得知儿子拜梁启超为师后,踌躇满志,他在第一时间赶去兄长徐蓉初处,兄弟俩谈得眉飞色舞,为徐家能攀上梁任公这位政治领袖兼名士而欢欣鼓舞。在徐申如眼里,儿子志摩跟随这样一位名声显赫的老师学习,不仅有益于学问精进,也可为日后进入政界或商界打下基础,建立人脉。梁任公先后就任过袁世凯的司法部长和段祺瑞的财政部长,有梁任公为师这张金名片,自然就有了丰富的附加值。作为成功商人的徐申如当然比谁都明白投资与回报之间的奥妙。建立关系只是第一步,而怎样用足并用好这层关系,才是一门大学问,一个“大买卖”。出于本能,当然也出于真诚和感激,徐申如想到了送礼。此时,老谋深算的徐申如也一时为难了:送多少呢?送少自然是小气,但似乎也并非多多益善。因为对方是一位学界领袖,一位读书人。暴发户般的不当举止,很可能会令对方嗤之以鼻,效果会适得其反的。在权衡再三后,徐申如确定了一个自以为恰到好处的数字。他拿出一千大洋作为儿子拜师的礼金。据《徐志摩年谱》的作者陈从周先生说,“当时由志摩父出贽金银元一千元,是一笔相当大的礼金”。这足以显现徐申如眼光的独到和做事的魄力与果敢。

  出于为师的责任和良知,梁启超对徐志摩的人生进行了规划和指点,随后是悉心的指导与满怀的期望。也许在徐申如看来,仿佛是预期的“红利”如期而至,滚滚而来。譬如,首先是建议徐志摩到国外留学,接触西方文明,开拓眼界。徐志摩虚心接受了恩师的建议,并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向父亲作了请示。徐申如是个开窍之人,深明大义,当即支持儿子。徐申如希望志摩学成归国后,进入金融界发展,或者直接进入政界,跻身上流社会。

  一九一八年八月十四日,徐志摩与刘叔和、董任坚等同行,乘坐“南京号”从上海港出发,奔赴美国,起初入克拉克大学学习,继而入哥伦比亚大学。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徐申如在儿子徐志摩成长的节点上,事无巨细又信心满怀。这充分表明,徐申如作为父亲眼光的远大以及作为商人投资的精明。当然,留洋后的徐志摩并未完全按照父亲的意愿和规划发展。于是不免产生了父子间的大冲突。究其根本,这是父子两人或者说是两代人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引起的冲突和分歧。但这已是后话。

顶一下
(4)
57.1%
踩一下
(3)
42.9%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