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申如墓之碑亭 海宁历来是丝绸产地,硖石又是海宁丝绸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就地取材,发展地方缫丝工业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民国十年(1921)徐申如与李伯禄等合资兴建了硖石双山丝厂(中丝三厂前身)。经过五年的筹
![]() 徐申如墓之碑亭 海宁历来是丝绸产地,硖石又是海宁丝绸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就地取材,发展地方缫丝工业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民国十年(1921)徐申如与李伯禄等合资兴建了硖石双山丝厂(中丝三厂前身)。经过五年的筹建,一九二六年双山丝厂正式开缫运作,徐申如亲任董事长。丝厂从欧洲引进意大利式缫丝车一百三十二部。这是当时比较先进的机器设备了。丝厂一期招工人三百余名,预计年产量二十吨。 双山丝厂是海宁近代丝织业中的先导者,为振兴和发展海宁缫丝工业奠定了基础。它首次引进国外先进的设施,革命性地改变了传统缫丝业的产量与质量,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而年产二十吨厂丝,在当时也是相当的规模了。这些优质厂丝,供应给上海市场。 为了便于管理,作为董事长的徐申如精心组建管理团队。徐申如希望双山丝厂生产的厂丝,不管是年产量还是质量,都应该是海宁乃至江南地区的领先者。徐申如说:“双山丝厂一定要打造成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唯有如此,才符合丝绸之府的名号。”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叶,双山丝厂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一九三六年开始,丝厂便由张幼仪等人代理经营。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