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川中执教时的宋清如。 1940年 重庆执教流亡师生情意长 在宋清如几十年的执教生涯中,川中的岁月融合着痛苦和甜蜜的回忆。1940年的照片中,不再有学生时期风花雪月的雅致,她紧抿嘴唇,目光中透着坚强。 宋清如在
![]() 在川中执教时的宋清如。 1940年 重庆执教 流亡师生情意长 在宋清如几十年的执教生涯中,川中的岁月融合着痛苦和甜蜜的回忆。1940年的照片中,不再有学生时期风花雪月的雅致,她紧抿嘴唇,目光中透着坚强。 宋清如在之江大学毕业之后,经人介绍在湖州民德简师开始了她一生的执教生涯。 1937年,日军逼近,正在常熟老家度假的宋清如与母亲一家也汇入了难民大潮,匆忙出逃,次年1月到达重庆。 经表舅钱昌照介绍,宋清如受聘去重庆北碚的国立四川中学女子部任教。在川中(后改称四川国立二中)任教的时间和她一生漫长的教学生涯相比虽然只是一个很短的片段,却是一段十分难忘的经历。 一批背井离乡的教师,带着一群流离失所的学生,在远离家乡数千里以外的简陋棚屋里,在警报声和敌机的轰炸声中,传授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培育着寄托祖国未来希望的年轻一代。同学间和师生间那种情深意长、相互关切、相互依恋之情,在和平年代里是很难体会到的。 如她的学生所说:“那时正是我们16岁的花季,可伴随我们的是灾难和艰辛……我们惊恐,但对国家的兴亡又茫然,困难使我们相识相聚,胜利又使我们各分东西,青少年华时只是短短几年相聚,而留下的印象是永不磨灭的甜蜜回忆。” 1940年,在宋清如即将离开川中前夕,全班同学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以默然无声代替全班同学内心的惘然若失的“话”别。她自己也被话梗塞喉头断续难继。最后当一声告别话刚说出,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恸哭不止。 对于这位老师,学生蔡纪淑在1993年初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5月初电视台放映《朱生豪》,同学们唯恐遗漏观看,大家都电话通知。荧屏见到的您,还是保留着年轻时的神态。电视一开始,一位老太太背影的形象就使我感到那就是您,没错!从电视中等于我们拜访了一次您的家乡,看到了您年轻时的艰难的困苦的生活。” |
- 上一篇:朱稻孙:《烟雨楼志》承家学
- 下一篇:吴镇:嘉禾八景寄乡情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