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学者撰文谓黄酒在宋代进入酿造的鼎盛期,工艺水准相似近世。此可信,但又不尽然。 黄酒是稻米(以糯稻为首选)作原料的酿造酒,蒸煮后成品。 酿造酒里头,有一种未经蒸煮的生酒,因在农历十月酿造,故称十月白。
有学者撰文谓黄酒在宋代进入酿造的鼎盛期,工艺水准相似近世。此可信,但又不尽然。 黄酒是稻米(以糯稻为首选)作原料的酿造酒,蒸煮后成品。 酿造酒里头,有一种未经蒸煮的生酒,因在农历十月酿造,故称“十月白”。又因以白米、白麹、白水酿成,俗呼“三白”。生酒为欢伯中的上品,杨万里特为之作《生酒歌》,有“生酒清于雪”句。 以酿造原酒浸泡花、果子、或药材香料成品的,曰“配制酒”。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诸色酒名”中列榜首的“蔷薇露”,是诞育于嘉兴的南宋第二位皇帝孝宗赵眘的御酒,以蔷薇花入酝,清冽芳香。 赵眘在位二十七年,在九帝中属明君。 北宋和南宋,官酿及私酿都是酿造酒。没有蒸馏酒。蒸馏酒,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蒸馏酒称烧酒,别名火酒、汗酒、白干、烧刀子等,又俗呼白酒,度数有高至六十度以上的,譬如衡水老白干。 张能臣《酒名记》记“杭州竹叶青又碧香又白酒”云云,盖此“白酒”非蒸馏也,乃特指酿而质美之新醪也。 近读《马可波罗行纪》(冯承钧译),所载均为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中土各地的见闻。其记酒,如杭州一文:“然此地不产葡萄,亦无葡萄酒,由他国输入干葡萄及葡萄酒,但土人习饮米酒,不喜饮葡萄酒……有若干商店仅售香味米酒,不断酿造,其价甚贱。”第一〇〇章《契丹人所饮之酒》:“尚应知者:契丹地方之人大多数饮一种如下所述之酒,彼等酿造米酒,置不少好香料于其中,其味之佳,非其他诸酒所可及。盖其不仅味佳,而且色清爽目。其味极浓,较他酒为易醉。” (按:契丹,古民族名。为东胡族的一支,居于北方,以游牧为生。) 《马可波罗行纪》所记载的酒,是很有价值的史料,可以推定李时珍“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的年代,应该在忽必烈之后的元代中叶。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