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陆游到过嘉兴。见于文字记载的有两次:一次,宋高宗绍兴年间,他二十来岁,从山阴(绍兴)来秀州(嘉兴),去访谒隐居放鹤洲的老词人朱敦儒。此次文游记入周密《澄怀录》,不赘。一次,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夏,
陆游到过嘉兴。见于文字记载的有两次:一次,宋高宗绍兴年间,他二十来岁,从山阴(绍兴)来秀州(嘉兴),去访谒隐居放鹤洲的老词人朱敦儒。此次“文游”记入周密《澄怀录》,不赘。一次,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夏,四十六岁的陆游携妻儿由山阴发棹,去四川赴夔州通判任。舟次秀州,逗留三天,有《入蜀记》笔之甚详。 陆游这两次到嘉兴,去放鹤洲问学朱希真,在城南瞻礼宣公祠,至城中拜会地方官,入州衙坐花月亭小憩,探望故人之子,徜徉荷池,引杯花下,记载上都未出现清若空、半丈红。 查《入蜀记》,陆游在嘉兴三天,酬酢无虚日,他自己又是好酒的,不记酒,似可证清若空在乾道六年尚未立名,而秀州月波这一北宋品牌在南宋的酒场上已然消失。至若半丈红,则错过了物候也。《入蜀记》记六月六日晚,蒙县丞陈大光设家宴款待,有“居第雅洁,末利花盛开”句。茉莉的花信在六七月间,而半丈红三春著花,未及见,不在笔下是自然的。 半丈红,学名郁李。亦名棠棣、常棣、唐棣。《诗经》里早就有它的身影:“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三千年前的周人拿常棣——半丈红来比兴、申述兄弟之间应该相亲友爱,诫之勉之,令人遐思。(《诗·小雅·常棣》) 半丈红多见于宋人的诗文,如苏东坡《与欧育等六人饮酒》诗:“忽惊春色二分空,且看樽前半丈红。”如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正月下旬宜接桃、梅、李、杏、半丈红。”如梁克家《三山志》卷四十一“土俗类三”:“半丈红,花如御带而差大,一名棠棣。”御带,枝花也,仿佛紫荆,花枝繁密似带。 陆游《半丈红盛开》诗载《剑南诗稿》(钱仲联校注)卷三十四,诗下“题解”:“此诗庆元二年春作于山阴。”庆元二年(1196)是陆游于绍熙二年(1191)以中奉大夫提举建宁武夷山冲佑观后,奉祠居家的第六个年头,这年他七十二岁。奉祠,是朝廷安置五品以上不能做事或年老致仕的官员,任宫观祠庙名义上的长官,在家领取俸禄。陆游官五品,他的食俸,年计近千缗(千文为一缗,俗称一吊),加上一些田产,免徭役、免纳赋税,每年岁首,春酝既熟,州官还要遣骑送酒来,比较大多的平民,生活是优裕的。 陆游故居在镜湖北岸的三山。三山,行宫山、韩家山、石堰山。三座小山阜之间有聚落名“西村”。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他从世居地鲁墟(今绍兴市东浦镇鲁东村)迁次西村,营构室庐,题名龟堂。堂南临镜湖,烟波浩渺,风景绝佳。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