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星逸在杭州大学时留影。 四、昨日光彩 星逸先生治学,最先引人注目的是元曲研究。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在丰先生的催促和鼓励下,星逸先生决定重返文艺队伍。为何会选择元曲为研究课题,这与他的家学传统有关。父亲兰墀公,少好音律,尤嗜剧曲,感慨曲语的晦
![]() 张星逸在杭州大学时留影。 四、昨日光彩 星逸先生治学,最先引人注目的是元曲研究。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在丰先生的催促和鼓励下,星逸先生决定重返文艺队伍。为何会选择元曲为研究课题,这与他的家学传统有关。父亲兰墀公,少好音律,尤嗜剧曲,感慨曲语的晦涩难懂,曾编过《元曲隽语录》。对儿子说过:“今之治曲者,偏于倚声谱韵,轻度檀板以自娱。顾不究曲义,得无似瞽者之踽行步月耶。” 受父亲影响,星逸先生也开始留意于曲语的探解。故这时选择元曲研究为方向,是有基础和条件的。 丰先生听到他有研究元曲的打算后,非常高兴。当即写信介绍他去拜访赵景深教授。赵景深是中国古典戏曲研究的大家,名闻海内外,又是丰先生的朋友。丰先生确信,赵景深教授能给他很多指导和帮助。 就在拜访赵景深的过程中,在赵教授书房的案头,看到了两本日本出版的《元曲选释》。即昭和二十六年(1951)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刊行的《元曲选释》第一集,和昭和二十七年(1952)刊行的《元曲选释》第二集,吉川幸次郎选编并注释。惊喜和好奇促使星逸先生伸手取书来翻阅。但仔细读了几篇后,发现讲解不妥和误释之处甚多。先生把自己的看法告诉了赵教授,赵教授当即表态,请星逸先生把两本《元曲选释》带回去详细阅读,做个完整的补证和批评。 元曲原属民间文学艺术,在当时是通俗易懂的。但夹在曲语中大量的方言俗语,对于六七百年后今天的读者却成了一大难题。对于外国的学者更是研究的拦路虎。日本学者敢注释元曲,他们对中国古汉语方言俗语的研究要下多少工夫?尽管这两本《元曲选释》在注释上有很多错误,星逸先生内心对这位日本注释者还是相当佩服的。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