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志摩促成泰戈尔中国行 泰戈尔访华,很重要的收获,是认识并结交了一位与其子年龄相近的挚友徐志摩。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诗作《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引起轰动。1915年,陈独秀将
徐志摩促成泰戈尔中国行 泰戈尔访华,很重要的收获,是认识并结交了一位与其子年龄相近的挚友——徐志摩。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诗作《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引起轰动。1915年,陈独秀将《吉檀迦利》中四首诗歌译作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泰戈尔由此为中国人所认识。在彼时的众多中国文化人心目中,这位印度的文学泰斗犹如高山仰止。 泰戈尔同样对中华文明、中国文化怀有一颗虔诚之心。1923年春,其助手英国人恩厚之访华,到北京大学,透露了泰戈尔主动访华的意向。北大相关人员闻讯倍感惊喜,却无法代为支出泰戈尔访华费用。随后,恩厚之向已在中国文坛声名鹊起的徐志摩寻求帮助。 徐志摩闻言,立即与蒋百里、梁启超进行了联系。梁启超当即决定,由讲学社邀请泰戈尔到访中国,一切费用由讲学社承担。 讲学社,组建于1920年,由梁启超联合蔡元培、林长民、张元济等人共同成立,旨在邀请、组织世界一流学者访华讲学。当时,海宁人蒋百里担任讲学社总干事一职。为促成泰戈尔来华,蒋百里运筹帷幄,出力不少。值得一提的是,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每年向讲学社捐资5000元,专用于讲学社接待各国学者、大家。这位海盐名人,自然成为泰戈尔访华之行的幕后支持者。泰戈尔在沪期间,张元济专门接待了他。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由于徐志摩精通英语,又工于诗歌创作,他被委以联络、陪同泰戈尔重任,并担当全程翻译。为促成泰戈尔早日来华,徐志摩多次与泰戈尔书信往来,表达着中国文化界及社会各界对“诗哲”的期盼。由于泰戈尔身体健康原因,访华一事推迟到了1924年4月。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