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泰戈尔访华的当下意义 当年,由于徐志摩,硖石百姓记住了泰戈尔这个名字。这位印度诗哲现身硖石的90年之后,海宁人纷纷来到西山脚下的博物馆,追寻诗人的足迹和身影,感受着1924年春天席卷中国的泰戈尔热潮。 关于
泰戈尔访华的当下意义 当年,由于徐志摩,硖石百姓记住了“泰戈尔”这个名字。这位印度诗哲现身硖石的90年之后,海宁人纷纷来到西山脚下的博物馆,追寻诗人的足迹和身影,感受着1924年春天席卷中国的“泰戈尔热潮”。 关于泰戈尔邂逅硖石的场景,陪同泰戈尔返沪的作家王统照曾这样描述:“观者如堵,各校学生数百人齐奏歌乐,群向行礼,颇及一时之盛……这时,在车窗外有人抱着徐志摩的儿子往里看,泰戈尔知道后十分高兴,马上亲切地用自己长长的白胡子抚弄着小孩的嘴唇。” 是年,志摩之子阿欢(徐积锴)6岁,古灵精怪,可爱至极。长辈为其装束,常以西式洋装,精神十足,惹人怜爱。料泰戈尔正是目睹如此充满童趣的阿欢,忍不住抱来逗玩。 今日,阿欢的儿子徐善曾先生已年过花甲,通过《江南周末》编辑获知海宁举办这次展览,尤其是得知泰戈尔当年曾亲过自己的父亲,欣然从美国发来贺信。贺信全文洋洋千言,饱含深情。他说:“相信这次展览可以激励年轻的一代去欣赏、去研究两个伟大人物的作品和这一段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历史。对于怀着热情前来参观的观众,我们在此送上美好的祝福。”贺信的最后,他用中英文分别签上了自己的大名,还盖上了一个红红的中国印:徐善曾。 ![]() 徐志摩嫡孙徐善曾从美国发来的贺信,双语签名,大红印。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