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元汴去世时才十二岁的沈德符,在一六〇六年出版的《万历野获编》一书中描绘过一幅脉络清晰的江南收藏史简图,沈德符说,自嘉靖末年起,海内承平已久,资产丰厚的士大夫家,造园林、置家班、搜古玩蔚成一时之风气
项元汴去世时才十二岁的沈德符,在一六〇六年出版的《万历野获编》一书中描绘过一幅脉络清晰的江南收藏史简图,沈德符说,自嘉靖末年起,海内承平已久,资产丰厚的士大夫家,造园林、置家班、搜古玩蔚成一时之风气,在这幅跨时半个多世纪、收藏界大佬们一个个如走马灯一般登场的风尘画卷里,沈德符列举的名播江南的鉴赏玩家,除了与项元汴的天籁阁直接相关的吴中王文恪(王鏊)、溧阳史尚宝(史鉴)、锡山安太学(安国)、华户部(华麟祥之子华云),还提到了延陵嵇太史应科,云间朱太史大韶,南都姚太守汝循、胡太史汝嘉,北京玩风稍逊,主要有严嵩父子、成国公朱希忠兄弟和张江陵,严氏以权势劫取古玩,朱氏以财富交易古玩,张江陵嗜玩此道,收藏不多却都精好。这个玩家名单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嘉靖、万历朝的两个权臣:严嵩和张居正。 来自江西分宜的严嵩以贪欲炽盛而著称。此人文才甚佳,擅写一手青词,又善于揣测上意,以此获得热衷长生之道的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熜的赏识,在嘉靖朝几乎只手遮天。执掌国柄二十年,长袖善舞的严嵩伙同他的儿子严世蕃敛取了大量资产,据说严嵩在自家内库就曾夸口说朝廷都没有他有钱。钱多得都要盈溢出来了,自然也要旁及书画骨董雅事,严嵩又是这样一个权势熏天的人,上门送礼的自不必说,他的亲信鄢懋卿、胡宗宪、赵文华一班人,更是不遗余力到处替他收罗。沈德符记载了严嵩因收进一幅假画而兴起一桩冤狱的故事。 话说当时坊间传闻,北宋名家张择端的手卷《清明上河图》落在苏州吴县王鏊家中,远在京城的严嵩极想得到这幅名画,但王鏊身为正德朝的内阁成员,家中并不缺钱,很难以阿堵物打动,于是严嵩命他的门下清客、一个叫汤臣的嘉兴人想办法去搞到。汤臣是个书画装裱匠,人称“汤裱背”,与吴中收藏界素有往来,辗转找到了早年的一个旧识,太仓人王忬。王忬虽在离家乡数千里外的蓟辽任总督,且军务繁忙,但既是严太师门下找上门来,也只好勉为其难答应想想办法。可是该想的法子都想了,画还是不能到手,最后只好出高价雇了一个叫黄彪的画家,让此人对照原作临摹了一幅,交给汤臣应付了事。这黄彪也真是个丹青高手,把这幅古画临得惟妙惟肖,就是经眼古物无数的人也看不出这画假在何处。严嵩以为真迹已经到手,就藏入内库,家中一有来客就拿出来炫耀一番。 某日,严府酒会高张,主人又拿出秘藏的这画让众人欣赏,且言明是通过谁谁谁搞到这画。一般的客人即使看出这画有假,怕得罪主人也不敢点破,不巧这日的客人中,有一人与王忬曾有过节,看到这个送上门的把柄哪肯放过,就当场指出这画是赝本。严嵩大怒,认为是王忬有意欺骗他,不久后,蓟辽一带招降的部落反叛,占领了遵化城,又适滦河溃堤,严嵩就以此两事为借口,把王忬逮到京城,安上一个失职的罪名给杀了。但也有一说是汤臣与王世贞兄弟有隙,自己找个机会向严嵩透露了这是一幅摹本,严嵩不信,汤臣指出了一个细节,说此画真伪只消看屋角雀是否一足踏二瓦便可证实。只是可怜王总督怎么也想不到,让自己掉脑袋的竟然是那幅黄彪临摹的《清明上河图》,知道底细后真是肠子也要悔青了。 ![]() 项氏旧藏李白《上阳台帖》 故宫博物院藏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