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河浜遗址发掘所见 南河浜遗址晚期的墓葬更是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异,当时的社会也分化成多级之势。但他们都必须共同面对的是,在生老病死面前,他们都只能表达出足够的敬畏。而围绕于祭坛东面和北面的两条沟中的灰
![]() 南河浜遗址发掘所见 南河浜遗址晚期的墓葬更是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异,当时的社会也分化成多级之势。但他们都必须共同面对的是,在生老病死面前,他们都只能表达出足够的敬畏。而围绕于祭坛东面和北面的两条沟中的灰烬,就足以让我们想象那祭奠中的一簇篝火。 在许多墓葬中见有棺的痕迹,随葬品一般放置在棺内。在许多大型的墓葬中见有朱红痕迹,人们推论那是涂朱的棺木或衣物等腐烂后的遗留。制作精致的黑陶上也有涂彩的现象,说明了在当时就有尚红的礼俗。红色在当时便是高贵之色。几千年的历史,至今红色在民间依然被认定为喜庆、吉祥、幸运之色,节庆、婚嫁等场合必用红色。标准意义的红色,古代作“赤”,为“太阳之色”。在中国传统色彩学中,赤为五方正色之一。 让人惊喜的是,南河浜遗址不但第一次发现崧泽文化的祭坛,而且还清楚地揭示了遗址形成过程和墓地之间的关系。这些对于人们认识筑坛祭祀这一文化现象,和它在长江下游地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此外,考古专家还说,南河浜遗址的水稻属于粳稻,这就要为长江流域粳稻的起源提供新的证据……打一个老掉牙的比喻,如果有一个老巫婆,能把七千年以来的各个历史阶段变成一个个珠子,南河浜出现的就是一串项链,一串历史项链,经过了几千年,它仍在南河浜的土地上发光。这些光芒来自那些远古的先民,他们将一代代的灵魂留在这里,让风和桑树守卫着他们的家园。 有时候,我能听见地下的呼吸。 在无边无际的大地上,厚土覆盖着一切,似乎没有任何标识,任何信息。但是就在我们随便走走的地方,脚下踩着的,谁能肯定不是一个喧嚣的城池? (附:南河浜遗址在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一千米之后,十余年来一直处于良好的保护状态。这个遗址面积较大、延续时间长,对于研究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各时期的文化特征与分布状况有着重要的价值。如果从更大的时空范围考察,专家们认为南河浜遗址与其附近的陶墩遗址是一个连绵相续的聚落。南河浜遗址的发掘区,仅仅像一扇窗口,我们从中窥见这一片遗址的一角在一段时间内经历的变化。我们期待着更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和考古发现。)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