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国各县的孔庙,大成殿两侧有两排长长的廊屋,称为东西两庑。庑即正堂周围的廊屋,这里是奉祀孔门弟子及历代儒家代表人物的地方。 入祀孔庙两庑的人物,有先贤,主要为孔子的弟子以及孔子所推崇的同时代贤人;有先儒,主要是历代对传承和阐发儒学有卓越贡献
全国各县的孔庙,大成殿两侧有两排长长的廊屋,称为“东西两庑”。“庑”即正堂周围的廊屋,这里是奉祀孔门弟子及历代儒家代表人物的地方。 入祀孔庙两庑的人物,有先贤,主要为孔子的弟子以及孔子所推崇的同时代贤人;有先儒,主要是历代对传承和阐发儒学有卓越贡献的人。从东汉到清末,经过历代的增减替换,孔庙两庑供奉的先贤、先儒共一百五十六人。 在尊孔崇儒的时代,“身后”能从祀孔庙,陪着孔夫子享受后人的祭祀,是儒学信奉者至高无上的荣耀。而在孔庙“两庑先儒”的行列中,就有一位桐乡人,他的名字叫张履祥。 张履祥(1611—1674),明末清初人,字考夫,别号念芝,家住桐乡清风乡杨园村(今桐乡市龙翔街道杨园村),人称杨园先生。清同治十年(1871),在张履祥去世一百九十七年之后,经地方举荐、名流助推、朝廷有关部门审议,最后由皇帝批准,张履祥从祀孔庙两庑之东庑。 ![]() 新修复的杨园墓,在今桐乡市龙翔街道。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