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善书大家袁了凡(上)(3)

2016-04-20 08:30 作者:苏建平 王建超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位于吴江与嘉善之间的汾湖畔,是袁了凡出生、成长的地方。袁氏高祖袁顺大约于明初迁居此地。图为汾湖晨捕。 这个回首,在教育儿子上体现得最为充分,也最为感人。袁了凡在四十九岁那年老来得子,再过一年,他就一脚

  位于吴江与嘉善之间的汾湖畔,是袁了凡出生、成长的地方。袁氏高祖袁顺大约于明初迁居此地。图为汾湖晨捕。

  这个回首,在教育儿子上体现得最为充分,也最为感人。袁了凡在四十九岁那年老来得子,再过一年,他就一脚跨入了知天命之年。到他告老归乡时,儿子不过十多岁,未及成年,所以他把教育儿子看成头等大事。他亲自督促儿子的诗赋文章,亲自为儿子编选了从万历八年到万历二十九年的乡会试墨卷集成《游艺塾文规》(八股文文选,即类似于现今的学生作文教学辅助资料),尤其是他结合自身的经历,亲自为儿子讲述“善”的微言大义。

  在写作《了凡四训》的首篇《立命篇》时,他已做过了万千善事(甚至他的夫人也跟着他一起践行善事,有意思的是,他的夫人不会写字,每做一件善事,都用鹅毛管,印一红圈在日历上,如送食物给穷人,或买活的东西放生,都会记圈。有时一天多到十几个红圈)。他还传承云谷禅师的教导,创立了崭新的功过格,他的“善”学思想已经成熟,可是这些“善”的东西仍都在他的头脑里,既清晰又混沌,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口加以总结。现在,机会来临了,是时候了。他也许并不认为他的人生有多少传奇,可是拿起笔来,却从他的人生入手,写下了第一句: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这句话,现在看来,几乎包含了袁了凡一生的密码。“丧父”的童年、“命弃举业学医”的家族隐痛和求生智慧、“可以养生,可以济人”这一贯穿其一生的善行善事善学,“夙心”的终身操守和坚持。当然,他人生中的那个关键转折点没有包括在内,可是那个关键转折点却与他的善行善事善学密切相关,甚至在更高的意义上推动他身体力行善事和走向“善学”思想,并最终成为一代“善书”大家。

  从这第一句话,他开始真正回望自己的全部人生,体察自己的全部体验,并走进了自己记忆的茂密丛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