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八次登临南湖烟雨楼,留下几十首描写南湖、烟雨楼的诗篇。而随他南巡的太子颙琰,即后来的嘉庆皇帝,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第六次南巡时,也留下一首描写南湖的诗篇:高楼开碧沼,游豫好春时。景足供烟雨,题仍寄画诗。波光涵玉镜,柳色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八次登临南湖烟雨楼,留下几十首描写南湖、烟雨楼的诗篇。而随他南巡的太子颙琰,即后来的嘉庆皇帝,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第六次南巡时,也留下一首描写南湖的诗篇:“高楼开碧沼,游豫好春时。景足供烟雨,题仍寄画诗。波光涵玉镜,柳色罥晴丝。千古滮湖上,奎文永焕之。” 这是他步韵唱和乾隆为南湖烟雨楼图所题的诗,赞扬南湖景色。首联总起,站立烟雨楼俯视初春的南湖,湖水碧清,正是游览的大好时节。中间四句承乾隆诗歌之意,赞扬南湖风光秀丽,似诗似画。乾隆在上一次南巡登烟雨楼时写有《于烟雨楼写景,即题其上》之诗,其中有“斯楼合斯景,宜画复宜诗。梅谢砌余片,柳眠檐罥丝”之句。末两句赞扬乾隆之诗为南湖增色,千古留名。“奎”为二十八宿星宿,主文运,也把皇帝的诗文称为“奎文”。 作为乾隆接班人的嘉庆,性格比较沉稳,为人能注意自身形象,做事谨慎。但他除了在乾隆死后惩治和珅之举,其他似别无出彩之事。而史称的“乾嘉之治”,在乾隆后期至嘉庆时已经矛盾四伏,终于至道光时总爆发。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