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5年,重走兴安岭时的合影 重返 在大兴安岭近10年时间,知青们的青春留在了那里。 留在那里的,还有最真挚的情怀。 离开大兴安岭的嘉兴知青,对自己的第二故乡一直念念不忘。 1987年5月,大兴安岭发生举国震惊的
![]() 1995年,“重走兴安岭”时的合影 重返 在大兴安岭近10年时间,知青们的青春留在了那里。 留在那里的,还有最真挚的情怀。 离开大兴安岭的嘉兴知青,对自己的第二故乡一直念念不忘。 1987年5月,大兴安岭发生举国震惊的森林大火。远在三千公里外的嘉兴知青,时刻关注着灾情。黄幸、蒋加平、仲晓明等67名嘉兴和平湖知青,发起了“为第二故乡灾区募捐”活动。当年6月,他们共为灾区募捐近一万元。 1995年,在支边25周年之际,嘉兴知青举办了纪念活动。六名知青“重走兴安岭”,是活动的内容之一。张秋荣原本是其中一员。1995年,他调至嘉兴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任支队长。临行前,由于工作关系,领导没有准假。张秋荣掉了泪。 陈炳丽记得他们一行人抵达加格达奇的盛况。在火车站迎接的人中,陈炳丽一眼就看到了当年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的同事,两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不愿松开。 到达阿木尔的当天夜里,江海平就迫切地要回到曾经的阿木尔公社看看。倪新祥不放心,乘坐另一辆车一路尾随。车至阿木尔公社,倪新祥发现,稍早抵达的江海平,坐在一条小河边,呆呆地望着河水,泪流满面…… “仅仅两年后,我再次回到大兴安岭,却发现,已经有人再也见不到了。”倪新祥说到此处,情难自抑。 又过了11年,2006年,张秋荣才得以跟随嘉兴市政府代表团回到大兴安岭。当看到满大街欢迎他们的人群,以及随处可见的“向知青致敬”横幅,张秋荣的眼泪流个不停。 20多年来,许多人不止一次地回到大兴安岭,去寻找自己青春的足迹。 与此同时,这些当年的嘉兴知青,也在竭尽所能地帮助大兴安岭发展经济、扩大宣传。他们无一不是当地旅游最卖力的义务宣传员。 位于呼玛县的鹿鼎山,曾出现在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之中,那里已经打造成了一处规模不小的景区。2015年,当地旅游部门找到张秋荣,想请他通过关系联系到金庸先生,请金庸先生题写山名。张秋荣苦于没有适合的渠道,一直没能完成“任务”。这件事,压在他心里很长时间。直到2017年底,张秋荣偶然结识一位与金庸先生关系密切的人。2018年初,病榻上的金庸先生接受了请托,“鹿鼎山”从此留下了一代大侠的墨宝。 大兴安岭嘉兴知青联谊会“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每次纪念活动,大兴安岭地区政府部门都作为特邀对象派代表参加。 退休之后,张秋荣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各地知青的联谊活动中。他与北京、上海、杭州、宁波、重庆、瑞安等地的知青组织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11月6日,支边50周年的活动在欢笑声中结束了。张秋荣有些失落和眷恋:“这是嘉兴知青最后一次大聚会。他们中许多人,估计是最后一次见面……我们都老了。”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