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不屈的脊梁(上)--抗日烽火中的嘉兴文艺大家(2)

2015-09-25 11:15 作者:陈苏 高云玲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茅盾的文艺阵地 (桐乡人,作家、文学评论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 空袭警报、近郊机场的军用仓库的爆炸声,时不时传到茅盾的厨房兼写作间。战时的桂林,空袭是家常便饭。 1941年12月,


  茅盾的文艺阵地

  (桐乡人,作家、文学评论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

  空袭警报、近郊机场的军用仓库的爆炸声,时不时传到茅盾的厨房兼写作间。战时的桂林,空袭是家常便饭。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茅盾从香港辗转来到桂林。茅盾在这从不躲空袭,常抓紧两三个小时安静的时间来写作。中篇报告文学《劫后拾遗》就是在这样的时空里完成的,他记述了一些香港战争期间的重要生活片断。

  此前在香港,茅盾完成了小说《腐蚀》,这是他在抗战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抗日小说的代表作。

  抗战期间,茅盾在各地留下他的战斗足迹。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茅盾和巴金等人自筹资金创办《呐喊》(后改名《烽火》),茅盾任主编,此时,他还参加了《救亡日报》的工作。

  上海沦陷后,茅盾辗转长沙、武汉、香港、广州等地。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茅盾被选为理事,这是抗战时期为广泛团结抗日力量而成立的全国性文艺团体。4月,《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茅盾任主编。这是一份战斗的刊物,茅盾希望在这个阵地上,“立一面大旗,大书‘拥护抗战到底,巩固抗战的统一战线!’”

1937年,茅盾和巴金等人自筹资金创办《呐喊》(后改名《烽火》)
 
顶一下
(5)
83.3%
踩一下
(1)
16.7%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