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不屈的脊梁(上)--抗日烽火中的嘉兴文艺大家(7)

2015-09-25 11:15 作者:陈苏 高云玲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朱希祖父子以史招国魂 (朱希祖,海盐人,史学家;朱偰,朱希祖之子,经济学家、史学家) 1945年8月15日,重庆,朱偰还是当时国民政府财政部关务署的副署长,他在批阅公文后,写了幅小篆: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




  朱希祖父子以史招国魂

  (朱希祖,海盐人,史学家;朱偰,朱希祖之子,经济学家、史学家)

  1945年8月15日,重庆,朱偰还是当时国民政府财政部关务署的副署长,他在批阅公文后,写了幅小篆:“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越南受降日记》,是朱偰遗稿日记,今年他的子女将之出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朱偰在日记中,还详细记录了1945年9月28日于河内举行的受降典礼细节。当时,他是参与入越受降的顾问团成员。

  朱偰儿女手上还有另一本父亲的《抗战诗歌集》,自序中他写道:“冀能发扬蹈厉,鼓舞士气,招五千年之国魂,扬汉、唐、明之天声。”

  卢沟桥事变后,应国民政府的军歌征集,朱偰创作的《还我河山歌》、《出征歌》入选,广为流传,仅《出征歌》在上世纪40年代就有李抱忱、贺绿汀、钱仁康、洪瑞干、刘天浪等多位作曲家谱曲。

  1936年,朱偰还和父亲朱希祖共同创作了《万里长城歌》。这首歌慷慨激越,是为学校和军队歌唱而作:“君不见,长城万里气吞胡,秦皇汉武逞雄图。但使长城名不灭,大汉天声终不绝……”

  在战争的阴云下,父子俩怀着“杜外人之觊觎,扬先哲之耿光”的念头,对南京六朝陵墓进行调查。

  抗战爆发后,朱希祖希望“藉历史以说明国家之绵延,鼓励民族之复兴”,1940年2月,国民政府接受朱希祖关于筹办档案管理总库和国史馆的提议,在重庆歌乐山设立国史馆筹备委员会,朱希祖为总干事。客居重庆的他,常因躲避空袭喘息不安,1944年7月,抱病离世,没有撑到山河重光的那一天。

顶一下
(5)
83.3%
踩一下
(1)
16.7%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