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穆旦以血写就抗战诗 (祖籍海宁,诗人、翻译家,中国现代诗歌第一人) 欢迎你来,把血肉脱尽,这声来自森林的召唤,是穆旦对野人山最震颤的回忆。 1942年,穆旦24岁,舍弃西南联大的教职,投笔从戎,加入中国远征军
![]() 穆旦以血写就抗战诗 (祖籍海宁,诗人、翻译家,中国现代诗歌第一人) “欢迎你来,把血肉脱尽”,这声来自森林的召唤,是穆旦对野人山最震颤的回忆。 1942年,穆旦24岁,舍弃西南联大的教职,投笔从戎,加入中国远征军,在杜聿明兼任军长的第五军司令部,穆旦以中校翻译官的身份随军进入缅甸抗日战场。 1942年5月底,穆旦所属部队抛弃辎重,退却野人山,几万大军迷失在这个地狱。密不透光的原始森林蛇虫遍地,蚂蚁在瞬间可以把人啃咬成白骨。穆旦得了疟疾,最长断粮8天。失踪5个月后,他死里逃生,抵达印度,极度饥饿之后,差点过饱而死。 “国难日亟,国亡无日,不抗战无法解决问题,不打日本鬼子无法消除心头之恨。”这是穆旦从军时说的话。从军并不是穆旦唯一的行动。1937年暑假,卢沟桥的炮声响起,穆旦参加了清华大学护校队,后随队护校到长沙,之后,又步行迁往昆明。 但更主要的是诗歌创作,仅在1945年前后,他就创作了20余首以“抗战诗录”为总题的诗,穆旦的抗战诗当然不止这些,只不过其他没有标明“抗战诗”。 从缅甸死里逃生的穆旦,很少提及那段地狱经历,他将其化为了一首首诗歌: 在阴暗的树下,在激流的水边,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人的山间, 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 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那刻骨的饥饿,那山洪的冲击, 那毒虫的啮咬和痛楚的夜晚, 你们受不了要向人讲述, 如今却是欣欣的树木把一切遗忘。 过去的是你们对死的抗争, 你们死去为了要活的人们生存, 那白热的纷争还没有停止, 你们却在森林的周期内,不再听闻。 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 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 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森林之魅•祭歌》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