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不屈的脊梁(上)--抗日烽火中的嘉兴文艺大家(6)

2015-09-25 11:15 作者:陈苏 高云玲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穆旦以血写就抗战诗 (祖籍海宁,诗人、翻译家,中国现代诗歌第一人) 欢迎你来,把血肉脱尽,这声来自森林的召唤,是穆旦对野人山最震颤的回忆。 1942年,穆旦24岁,舍弃西南联大的教职,投笔从戎,加入中国远征军


  穆旦以血写就抗战诗

  (祖籍海宁,诗人、翻译家,中国现代诗歌第一人)

  “欢迎你来,把血肉脱尽”,这声来自森林的召唤,是穆旦对野人山最震颤的回忆。

  1942年,穆旦24岁,舍弃西南联大的教职,投笔从戎,加入中国远征军,在杜聿明兼任军长的第五军司令部,穆旦以中校翻译官的身份随军进入缅甸抗日战场。

  1942年5月底,穆旦所属部队抛弃辎重,退却野人山,几万大军迷失在这个地狱。密不透光的原始森林蛇虫遍地,蚂蚁在瞬间可以把人啃咬成白骨。穆旦得了疟疾,最长断粮8天。失踪5个月后,他死里逃生,抵达印度,极度饥饿之后,差点过饱而死。

  “国难日亟,国亡无日,不抗战无法解决问题,不打日本鬼子无法消除心头之恨。”这是穆旦从军时说的话。从军并不是穆旦唯一的行动。1937年暑假,卢沟桥的炮声响起,穆旦参加了清华大学护校队,后随队护校到长沙,之后,又步行迁往昆明。

  但更主要的是诗歌创作,仅在1945年前后,他就创作了20余首以“抗战诗录”为总题的诗,穆旦的抗战诗当然不止这些,只不过其他没有标明“抗战诗”。

  从缅甸死里逃生的穆旦,很少提及那段地狱经历,他将其化为了一首首诗歌:

  在阴暗的树下,在激流的水边,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人的山间,
  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
  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那刻骨的饥饿,那山洪的冲击,
  那毒虫的啮咬和痛楚的夜晚,
  你们受不了要向人讲述,
  如今却是欣欣的树木把一切遗忘。
  
  过去的是你们对死的抗争,
  你们死去为了要活的人们生存,
  那白热的纷争还没有停止,
  你们却在森林的周期内,不再听闻。
  
  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
  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
  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森林之魅•祭歌》

顶一下
(5)
83.3%
踩一下
(1)
16.7%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