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宁乡下,中秋节前后有赶做西施月团的习俗。西施月团在当地的俗名叫塌饼,它是一种面粉和糯米粉搅拌在一起的食品,里面填充着上好的绿豆、葛根、莲藕等馅料,清凉可口,去火消热。 相传当年越王勾践率残兵五千人退守会稽山,吴军将勾践团团围
海宁乡下,中秋节前后有赶做西施月团的习俗。西施月团在当地的俗名叫塌饼,它是一种面粉和糯米粉搅拌在一起的食品,里面填充着上好的绿豆、葛根、莲藕等馅料,清凉可口,去火消热。 相传当年越王勾践率残兵五千人退守会稽山,吴军将勾践团团围住。无奈之下勾践写了降书,他还取出多年珍藏的国宝“制河珍珠”进奉。“制河珍珠”产于潜卧在钱塘江深处的大蚌内,这些珍珠晶莹剔透,晚上还能发光,是越国的镇国之宝。 一天,范蠡兴冲冲地向吴王夫差献上一计,“大王只要找到世上最美丽的少女,让她把最好的珍珠吞进肚子里,几年之后,珍珠吸取人体的精气神,就会形成超大的血珠。” 夫差已经欲罢不能,完全落入了范蠡的圈套,他立即问范蠡,“能够孕育血珠的少女在哪里?” 范蠡道,“诸暨苎萝村乃天赐的宝地,每逢春分,常常有五色光环绕。如若大王能准予我们回到故国,定当不负众望。” 夫差哈哈大笑道,“就让你们回去吧,到时得不到血珠,休怪我无情。” 就这样,勾践和范蠡回到了朝思暮想的越国。范蠡费尽心思,终于在诸暨苎萝村觅到了举世无双的美女西施。范蠡又花了三年时间,教之以歌舞、步履、礼仪等。 范蠡掐指算来,时机成熟。于是,他取出越国最大的一颗“制河珍珠”让西施服下。谁知,西施服下之后腹中灼热难当,疼痛不已。三个月后,西施才慢慢恢复过来。只是腹中隐隐作痛,到了午时更是剧烈难熬。因此,西施常常双手捧在胸腹间,眉头轻皱,脸上一副痛苦娇羞的样子。 一天,范蠡得知钱塘江北岸有一种叫月团的小吃可以清热去火。范蠡禀明勾践,决定和西施一起踏上北去吴国的路程。 那天,西施渡过钱塘江来到北岸的武原乡(今海宁、海盐一带)小憩,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情接待。每天范蠡都要亲自挑选上好的绿豆、葛根和莲藕,细细捣碎,慢慢熬制。制成了馅,范蠡就和当地的百姓揉搓面团,把馅填进去,再用文火煎熬、蒸熟、冷透。西施捧起月团,细嚼慢咽,只觉清凉微甜,入口爽滑。吃了月团,西施腹痛大为缓解。 为了感谢武原乡的百姓,西施就把诸暨苎萝村的养蚕技术传授给了他们。当地的百姓感念西施恩德,把她称为“蚕花娘娘”。 范蠡送西施来到吴国都城,夫差大喜。夫差常常对西施说,“爱妃,等我称霸归来,你孕育的血珠将装点我的宫殿。” 周元王元年,越王勾践率军攻吴。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杀。 范蠡率领一队人马在乱军之中奋力拼杀,来回搜索,却始终找不见西施的踪影。七天后,他终于在太湖中的西山顶上找到了西施。因为,那里的山势地形长得像西施的家乡诸暨苎萝村。他蹒跚上前,从随身的包袱里取出几个月团,轻声道,“姑娘,吃个月团吧,可以去去心口痛。” 西施转身道,“吴王临死前设法将我送出姑苏城,让我远走高飞……我来到越王的大帐里,他说我祸害了吴国,乃不祥之人……故乡我是回不去了,如今,只是想再见你一面!”说完,西施的腹中发出了一个沉闷的爆裂声,一股嫣红的血水从嘴里汩汩流出。原来,她孕育了多年的血珠碎掉了。她挣扎着纵身一跃,衣袂飘飘,飞向了绝壁深处。 后来,海宁的百姓思念西施,他们就会在每年的中秋做几个月团,对着天上一轮明月遥寄思念。久之,做西施月团的习俗就代代相传,绵延至今。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