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乍浦东陈家书】 乍浦东陈九世陈谟,字汝师,号拙修,恩贡生,博览群书,工古文辞,为清中期乍浦知名学者。 陈谟在《示儿璞书》中写道:君子能为其可遇,不能使其必遇,不可遇而或遇君子愧之,可遇而不遇,君子安
【乍浦东陈家书】 乍浦东陈九世陈谟,字汝师,号拙修,恩贡生,博览群书,工古文辞,为清中期乍浦知名学者。 陈谟在《示儿璞书》中写道:“君子能为其可遇,不能使其必遇,不可遇而或遇君子愧之,可遇而不遇,君子安之。”他说,读书人身居陋巷,不是一定要读经史,读经史只是为了挥洒笔墨时所用。一旦落第,如果不会适应社会,那和不识字的白丁没有区别。陈谟还给儿子开了一张书单,其中有《宣公奏议》、《大学衍义》、《备忘录》、《日知录》、《贞观政要》等书。 其子陈璞、陈珍,孙陈维任,曾孙陈家龙,陈家龙之孙陈翰均成为知名学者。至于陈翰之三子陈甸、陈畼、陈畇,二女陈秾、陈稹,也学有所成。 【平湖卢锡爵《训家大要》】 卢锡爵,清代平湖学者,布衣,康熙年间贵州遵义府知府卢生甫之叔父。著有《认斋文集》、《训家大要》等。 卢锡爵在《训家大要》中首先认为,人品和文品,第一靠老师,第二靠朋友。所以他详细地向孩子讲解了交友的准则和重要性。他用孔子的话“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来告诫儿子。同时细说了交友的方法:“视其所以章,当熟玩粗言之,以冷眼观其素行,以慧眼照其胸襟,必实验其所学,有守堪为矜式,方可与之订交。” 与家规族规相比,训言更多出自个人感怀和寄托,而家规族规通常是在修谱建祠等宗族活动中长期积累下来的,并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如民国时期的家规族规体现了宗族活动的时代性,特别强调宗族内部的民主性,取消了原先不合时代的条规。至于分产析产书虽是家族财产的分割,但产主、家长常常通过析产活动,叙述家族起家的经过、成功的诀窍,强调后裔和睦相处,继承和光大先业,具有鲜明的训迪功能,也属于家训文化的组成部分。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