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宁查氏崛起于明代,鼎盛于清康熙时期,将崇文风气发扬光大。 据赖惠敏《明清海宁查陈两家族人口的研究》统计,明清两代查氏获得生员资格人数为800人,考取进士、贡生者共133人,尤以康熙年间为盛。查慎行与胞弟嗣
海宁查氏崛起于明代,鼎盛于清康熙时期,将崇文风气发扬光大。 据赖惠敏《明清海宁查陈两家族人口的研究》统计,明清两代“查氏获得生员资格人数为800人,考取进士、贡生者共133人”,尤以康熙年间为盛。查慎行与胞弟嗣瑮、嗣庭,堂兄嗣韩,堂弟查嗣珣、查云标,儿子克建,堂侄查昇、查祥,以及比他年幼的堂叔查洪(海宁查氏唯一的武进士)都是进士,其中,查嗣韩、查昇、查慎行、查嗣瑮、查嗣庭、查祥都是翰林,甚至查慎行亲兄弟三人,与他儿子同朝为官。康熙皇帝曾在其宗祠外的门联上题“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可谓名不虚传。 查继佐是明末清初最负盛名的海宁查氏子孙,金庸在《鹿鼎记》开篇便记述了他与吴六奇结缘,因而“明史案”中躲过杀身之祸的始末。他生于明末,是当时的江南文坛名士,围绕着他和后辈查慎行,海宁查氏形成了一个家族式的诗歌创作群体。查慎行是清代著名诗人,受学于黄宗羲,有《敬业堂诗集》50卷,享有盛名。赵翼、纪晓岚甚至认为他的诗与陆游并驾齐驱,互有长短。袁枚《随园诗话》中对于查慎行诗歌的白描手法也有高度评价。 查氏家风崇文,以文兴盛,也曾因文获罪。清代,海宁查氏便两次卷入文字狱:查继佐被无端牵扯进“明史案”,查嗣庭因科场试题案获罪,但海宁查氏崇文之风不改。 曾著有《明清两代嘉兴之望族》的潘光旦以为,凡是世家,“都有血缘上的活力”。就查家而言,且不论血缘,海宁查氏在族内,多有劝学助学之风。比如金庸所述祖父曾设“义庄”,在采访中,查氏后人几乎人人提及。据他们介绍,查氏“义庄”早在明朝就有,鳏寡孤独在这里都有救济,相当于现在的社保体系,“尤其是读书,有不同的档次,张榜贴在祠堂里。受资助中了功名,有能力了要回报给家族。”查乾伯对此记忆尤为深刻。查氏不仅有“义庄”助学,前辈对提携后辈人才也不遗余力。汪千里在《海宁世家》里记述了海宁袁花查氏最高功名获得者——榜眼查嗣韩的故事。每年,查继佐会在宗祠里对查氏子弟进行考试、指导。查嗣韩是他的堂侄,家境贫寒,在考察中,查继佐发现他的潜力,便把他带在身边培养,后来查嗣韩果然不负所望,中了榜眼。 至近现代,海宁查氏崇文之风不减。其中最负盛名者,当属查良铮和查良镛这对堂兄弟。前者不仅以穆旦诗名博得“百年中国第一诗人”的美誉,还是杰出翻译家;后者不仅以金庸之名开创武侠小说之盛世,惠泽华人社会几十年,作品发行据说早已超过三亿册,还是杰出新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孔老夫子教导门人弟子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把它改了两个字,叫做‘修身、齐家、爱国、和天下’。我想这两句话今天完全可以用得上。人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奋斗;要尊重婚姻、爱护家庭;要爱自己的国家,有能力就要奉献一点;要支持人类进步,推动世界和平。”——查济民 ![]() 查慎行像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