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光在记忆中潺潺流过,每个节日的来临,都会在心底泛起一种回忆,记忆中童年的端午是那么的让人回味和想念。 端午节,虽然不及春节那样热闹隆重,但也是一年中一个大的节日,特别是对出生在缺吃少穿年代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让人十分期待的日子。 农历五
端午节来临,嘉兴各地的习俗也大同小异,人们吃粽子和“五黄”(黄鱼、黄鳝、黄瓜、咸鸭蛋和雄黄酒),穿的有老虎衣、老虎鞋。在门框上挂菖蒲、蒜头和艾草,用以辟邪。还在胸前挂香袋、棚头吊蟾蜍、院子里做蚊烟,这是驱毒。有的地方还要赛龙舟。嘉兴新丰一带的端午习俗中,则以吃黄鱼和做蚊烟最为看重。 在“五黄”中,筹办黄鳝、黄瓜、咸鸭蛋和雄黄酒皆不成问题,黄瓜地头可摘,鸭蛋家家自有,雄黄酒大多是米酒放入少量雄黄,黄鳝也可自己去捉,不会犯愁,只有黄鱼,必须去买。“五月五,买个黄鱼过端午”,这天家家户户会买一条大黄鱼,经济困难的人家也会买条俗称“黄姑头”的小黄鱼。嘉兴人认为端午不吃黄鱼,如同没过端午节。新丰人、晚清秀才徐文潮在《平林杂咏》中曾描述端午景象:“节届端阳五月初,贩鲜船向乍川居。一时候得风潮信,争卖明朝石首鱼。”说的就是新丰的贩鲜船从乍浦回来,在端午那天纷纷向农户兜售黄鱼。 在驱毒习俗中,最闹猛的是做蚊烟。人们将蚕豆壳点燃后,在上面放一些蚊子草、癞蛳(蟾蜍)草和菖蒲,中间还撮上一点苍术、白芷。蚊烟燃起后,浓烟便在院子里、堂屋间四处弥漫,这不仅可以驱除蚊虫,还能去除黄梅时节室内的霉气,起到消毒作用。 孩提时,记得母亲在蚊烟中会放上两个青壳鸭蛋。她事先将鸭蛋一端用缝衣针轻轻地戳个洞,然后在洞内插一根稻柴芯,插上柴芯是为防止蛋爆裂。据说小孩子煨蛋可免除疔疮。在做蚊烟时,母亲用箬帽轻轻扇动,边扇边唱《驱蚊歌》:手捏箬帽掠蚊虫,一掠掠到海津东(指东边大海),蚊虫回来过立冬。就这么三句,她反复地唱,我们也会手舞足蹈地跟着唱。在蚊烟的猛烈熏刺下,躲在暗角处的长脚蚊子也纷纷倒毙。这时我们小孩子一边吃着煨蛋,一边看着蚊子死光了,心里自然很快乐。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