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 水乡古镇生活安逸,居民性格平和。迎接新年的日子里,四方乡邻,穿着新衣,沿着密如蛛网的河道,汇聚到古镇老街。桨声悠悠,冲荡着微寒的河面,河面上映照着冬日的阳光。一户户人家,无论平时如何节俭,此刻定是
三 水乡古镇生活安逸,居民性格平和。迎接新年的日子里,四方乡邻,穿着新衣,沿着密如蛛网的河道,汇聚到古镇老街。桨声悠悠,冲荡着微寒的河面,河面上映照着冬日的阳光。一户户人家,无论平时如何节俭,此刻定是老老少少乘坐在自家的小船上,欣喜地打量着两旁如画的景色,憧憬着街上的热闹。 当阳光涂抹在古镇的各个角落时,老街上便行走着怀揣着新年祈盼与梦想的乡亲。他们除去购买各式各样的年货外,有些还会到李永泰茶食店购买“小摆供”。 买这种别致的糕点,并非为了品尝。其形状似元宝,白色透明,只不过大小相叠,形成一座宝塔状。最大的作底座,四周贴上用彩色纸、通草做成的花边。从苏州购得用黏土做成的人物,巧妙地装点在底座上。晶莹如雪的糕点,加上色彩缤纷的彩纸,模样质朴的元宝,造型小巧的人物。无论从色泽的搭配,还是样式的变化,都体现了丰富的元素,吸引着当时人们的目光。这目光或许正如关注灯会船会,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除夕,鞭炮声打破了水乡往日的宁静,零星的焰火时而映红寒冷的夜空。打扫一新的木结构老屋内,主人将“小摆供”放置于祖先的神龛前,感谢先祖神灵的护佑,默默许下新年的祈盼。那些年代里,较为富有的人家以五层“小摆供”为傲,而不够宽裕的人家则摆上三层的“小摆供”,其实都表达着同样的想法,共同的期望。 由于冬日寒冷,“小摆供”便晶莹地坐到正月的结束,也不变色变味。在那些日子里,这种糯米白糖制作的奇特糕点,凝聚着人们无限感触,让人无法忘怀。 据说,寒冬到来,春节临近,店中迎来一年的销售旺期,女主人仲太太整日坐在琳琅的“小摆供”前。由于她肤色雪白,身材娇小,镇里的人们就戏称她为“小摆供”,或许其神其形都和“小摆供”极其相似,令人遐想、神往。这也从某种层面说明,当时的李永泰茶食店何以成为古镇的知名店铺。人们见证了这爿小店发展丰富,这爿小店也见证了古镇的兴衰变化。 四 解放后,随着经营体制的转变,李永泰改制为合作商店,第三代传人李仲澜也转行,进入惠民药房。生糖猪油糕就此失传,“小摆供”也无人提及了。 作为笔者只能从李粹华老人及其后人的描述中,重现以往这爿老店,回味那段繁荣经典的日子。然而,作为后人的我们面对古镇拥有的千年时光,及时光中镌刻的美好记忆,怎能漠视与淡忘?那些先人智慧营造的逝去繁华,回想起来总是令人慨叹。有些可以重塑,例如我们的鳌山灯会,结合现代的工艺,重新焕发了光彩。而那些失传的手工,却难于重现往日的荣耀。 在这深秋初冬的季节,我们怀念那个飘荡着各式茶食、糖果香气的石板老街,那爿隐身于街边河畔的老店,及繁多的糕点,特制的拜供。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