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风物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风物 > INTRODUCE

赶庙会

2015-07-22 09:13 作者:王金生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庙会,原是民间祭祀、供奉祖先的一种活动,旧志所载知礼之家,设本主于正寝,岁时必祭便是指此,后演绎为包括供奉神佛或祀奉本土历史名人在内的一种传统节日。每逢这样的节日,一些小商小贩必会云集于寺庙的周围进行商品贸易活动,因而庙会又被称为庙市或节

  庙会,原是民间祭祀、供奉祖先的一种活动,旧志所载“知礼之家,设本主于正寝,岁时必祭”便是指此,后演绎为包括供奉神佛或祀奉本土历史名人在内的一种传统节日。每逢这样的节日,一些小商小贩必会云集于寺庙的周围进行商品贸易活动,因而庙会又被称为“庙市”或“节场”,是世界各地最早出现的民间市集之一。寺庙周围远近各地的各色人等奔赴庙会,俗称“赶庙会”。

  最初的庙会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制度——祭祀。那个时候,为了求得祖先及神灵的庇护,先民们在宫殿或房舍里进行祭祀、供奉活动。而这常用于祀奉祖先或神灵的地方,便被称作为了“庙”。《礼记》中有载:“天子七庙,卿五庙,夫子三庙,士一庙。”也就是说,当时的庙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如“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家庙”是官宦人家的庙。

  两汉时期,随着本土道教的兴起和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汉民族的人们渐渐将祭祀祖先与供奉神佛等结合在了一起,这才开始有了我们今天还在传承着的庙会与赶庙会活动。与此同时,道、佛两大教派之间也掀起了激烈的生存竞争。为了招徕更多的信徒,道、佛两大教派在宗教仪式上均增加了媚众的活动,如舞蹈、戏剧表演、神佛出会等。正因如此,不仅那些善男信女趋之若鹜,许多凡夫俗子也乐此不疲。随着时代的变迁,娱乐活动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了,庙会的规模也随之日趋壮大。

  由于祖先或先哲或神佛的生忌之日不同,所以各地庙会的日期也各有不同。可以这么说吧,在我们中国,大江南北一年四季几乎都有庙会。出于机缘巧合,最近这七年中,我曾六次亲眼目睹了人们赶庙会的盛况,三次是与“江南网船会”连在一起办的刘王庙庙会,两次是三王庙庙会,一次是观音堂庙会。每逢庙会,来自附近各村的善男信女都会聚集在一起,在燃放烟花爆竹后,纷纷献上供品——猪头、条肉、鱼、水果、糖果、糕点等,尔后是点烛焚香、烧“银子”、跪拜神佛,一切都显得那样的井井有条。按照传统的惯例,庙会通常有三天,但现在几乎都压缩成了两天,甚至只有一天。庙会期间,善男信女们是不允许开荤的,从早到晚只吃素,早晚两顿在自己家里吃,中午在庙里吃;午饭前后边折叠“银子”边念经,待“银子”折叠完、焚烧后,庙会才算圆满结束。

  与观音堂、三王庙庙会相比,刘王庙庙会更隆重、更壮阔、更热闹:桅杆、旗杆琳琅满目,烟火、香火弥天漫地,香客、看客摩肩继踵,曲艺、杂艺目不暇接。庙会上老爷出会是最隆重的节目。那时,几十个彪形大汉抬着数尊神像、佛像,在前面旗鼓队的开路下,缓缓向前行走着。一面面大纛和彩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肃静”、“避让”、“公正”、“廉明”四块木牌在朝阳下熠熠生辉,此起彼伏的锣鼓声在微微润湿的空中久久回荡着,不太整齐的脚步铿锵有力地穿行在插满了五颜六色小彩旗的一个又一个村落。每当迎接神佛的队伍路过某户村民家门口时,该户村民必会燃放爆竹、点烛焚香、献上供品、跪拜于地,那执著、虔诚的神态着实感人。而更为感人的是,每当迎接神佛的队伍走过时,村民们都会热情地招呼你吃东西,忙不迭地递上烟,跑着小步给茶水或饮料喝。

  路在脚下延伸着,高空中回荡着的不只是烟火之味。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