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风物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风物 > INTRODUCE

漫话清明

2018-05-02 11:04 作者:何志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清明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清明之说,最早源于夏朝时称颂大禹治水后的景象,谓之既清且明,天下太平。其形成习俗则始于春秋,古称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之推被大火烧死而设。传说,介之推助晋公子历尽艰辛终于当上国君(即晋文公),可文公在封赏时给忘了,

  清明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清明”之说,最早源于夏朝时称颂大禹治水后的景象,谓之“既清且明,天下太平”。其形成习俗则始于春秋,古称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之推被大火烧死而设。传说,介之推助晋公子历尽艰辛终于当上国君(即晋文公),可文公在封赏时给忘了,介之推便携母隐居到绵山。后文公多次派员寻找不果,便下令点火烧山,意在让他出来做官,不想他竟被烧死。文公为了悼念介之推,规定以后每逢介之推忌日,全国不准举炊,于是便形成了“寒食节”。因寒食节在时令上与清明重合,故便演绎成清明习俗。

  “清明”这词,正式列为节日名称是在汉代。《淮南子·天文训篇》载得明白:“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因原来的寒食节不准生火,人们连续数天食生冷之物,易患病,故魏武帝曹操便下了“明罚令”,废除“禁火”。他认为“子胥沉江,未有绝水之事”,而介之推之死,为何不能举炊?遂便改为扫墓纪念。且有“五日寒食共清明”之说,百姓将绵山上生长的艾草做成青团子,一面表示怀念介之推,一面祭祀自己的祖先,也寓意常青常绿,后代繁盛。

  清明扫墓,唐宋时已盛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就是唐代杜牧给我们留下的著名诗句。宋代《梦粱录》云:“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清代在《通礼》中注明:在“拜扫坟茔”前,须先“剪除杂草,故称扫墓”。嘉兴新丰一带向有“清明大似年”的说法,祭奠颇隆重。清代新丰诗人沈铭彝清明日集族人祭祀,写下了诗篇:“数椽丹艧忆当年,木有根株水有泉。岂料远经百载后,竟邀上达九重前。先灵地下应含笑,后起班中只望贤。子姓虔恭邻里羡,他时可当旧闻传。”祭好家祠,马上到孟庄庐墓扫墓。可见祭祀的对象,早已不再是介之推,而是自己的祖先。

  清明夜,家家户户祭奠祖宗,供肴突出一个“青”字,有青团子、粽子、长梗菜等。扫墓又称上坟。上坟还有白坟、花坟之别。人死后第一个清明节,本家人上坟称上白坟;如有新媳妇进门或女儿出嫁结婚第一年,新娘子、新女婿上坟称上花坟。只见新娘子穿得花花绿绿,新女婿衣冠楚楚,其余人有的掮着板台,有的提着内有香烛、纸箔的包裹,还有一位挑着两只方罩篮,篮里盛放着菜肴、青团子、粽子等供物。田畈里的人汇集观赏,能分得团子、粽子。一些在外工作的人员,也都特地请假回乡祭扫祖茔。

  解放初期,农村仍沿用旧习。以后,政府提倡火葬,灵柩掩埋,仅竖一石碑或水泥碑以资纪念,但清明扫墓之俗至今尚存。有的学校师生在清明期间组织祭扫烈士墓已成新俗。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