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满动三车”,是江南一带对小满农事的形象总结。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丝车和油车。
![]() 项维国画作品 阳光明媚看繁华,树木葱茏话桑麻。夏熟作物已小满,四乡八镇动三车。 本周五是小满。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小满的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庄稼在和风细雨中拔节成长,充满着欣欣然的活力。《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将满未满之时,因为满怀憧憬,因而是最美好的时刻。小满,小满,小小的满意就荡漾在人们的脸上。而我们南方水稻作物区的农谚则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字用来特指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如果田里蓄不满水,就会导致田坎干裂,到芒种时就可能无法栽插水稻秧苗。 阳光明媚的初夏,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绿是当然的主题。房前屋后挂满露珠的蔬菜,田间随风摆动的秧苗,四周肆意生长的树木……构成了一个层次不同、深浅不一又浑然一体的绿色世界。远远望去,活像一张凹凸有致的绿色地毯,更像是一幅绿莹莹的江南水墨画。田里的麦子开始疯长,要不了多久,大麦小麦就会从碧绿走向金黄。都说五月是抢出来的,磨镰做围,收麦打场,田野里欢快的麻雀,和着劳动的欢闹声、打麦的噼啪声,挥汗如雨,好热一个夏。 “小满动三车”,是江南一带对小满农事的形象总结。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丝车和油车。从气候上讲,小满是一年中相对干燥的一个节气,这段日子里雨水偏少,阳光充足,气温日趋升高,水分蒸发量大,又是干热风出现最多的时期。因此,防止干旱是重要的农事之一。俗话说:“蓄水如蓄粮。”农人最懂得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的道理,所以要开始车水、储水了。旧时水田排灌主要靠水车。水车大致分为三种:踏水车、牛车盘和风车,分别用人力、牛力和风力来驱动。那时在农村常常会见到农人在水车上双脚交替踏车、水牛被蒙住双眼围着木车盘转着圈子和风吹动风叶带动龙骨水车提水的情景。记得儿时家乡有一种“抢水”的仪式。小满前,以自然村或圩区为单位,在一条划定的河港上排十几部水车,农户之间不分男女搭好伴、结好对,一切安排定当。小满一到,是日黎明时分,大家一起出动,在车坨上吃过青团子或麦芽塌饼后,执事者一声令下,人们纷纷上车。十几部水车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直踏得龙飞凤舞、人欢水腾,场面颇为壮观。这种仪式,既是一种体力和耐力的比试,也是一种车水灌溉的演习,又带有一种祝愿水源涌旺的祈福之意。 成熟了的油菜已经收割下来,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里的农活自然不能耽误,可家里的蚕宝宝也要细心照料,小满前后,蚕要“上山”结茧了。从柴龙上采下了洁白的茧子,养蚕人家忙着摇动缫丝车开始缫丝。而那些集镇上的油坊也纷纷开秤收购油菜籽,然后开动油车,开始榨取新的菜油。当时我们江浙一带的许多集镇上都有油坊,有些小镇甚至以油车或车坊命名,如秀洲区的油车港镇、江苏的车坊镇等。 清代顾禄在他的《清嘉录》里生动地描写了江南水乡小满时节的城乡生活景象:“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缥丝,昼夜操作。郊外菜花,至是亦皆结实,取其籽,至车坊磨油,以候估客贩卖;插秧之人,又各带土分科,设遇梅雨泛滥,则集桔槔以救之,旱则用连车递引溪河之水,传戽入田,谓之‘踏水车’。”可见,小满时节,是何等的繁忙和热闹。不仅田头的踏水车、牛车盘、风车都转动起来了,家里的缫丝车也动起来了,蚕妇们煮茧的煮茧、剥茧的剥茧、缫丝的缫丝……真是“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在忙碌中,充满着收获的期待和喜悦。 而今,水车、缫丝车、油车都已陆续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了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但蚕茧结成、菜籽秀实、水田灌溉和插秧等农事农活,依然有“小满动三车”的寓意和遗味。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