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乌镇皮影戏馆里锣鼓铿锵,《龟蛇斗》、《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等传统皮影折子戏演得欲罢不能。表演者是陆晓萍,每为游客演出一场,额上总是沁上一阵汗水,她并不是对自己的表演感到紧张,而是自己真正能够成为皮影戏的女传人而感到自豪和高兴。 皮影戏也叫皮影
乌镇皮影戏馆里锣鼓铿锵,《龟蛇斗》、《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等传统皮影折子戏演得欲罢不能。表演者是陆晓萍,每为游客演出一场,额上总是沁上一阵汗水,她并不是对自己的表演感到紧张,而是自己真正能够成为皮影戏的女传人而感到自豪和高兴。 皮影戏也叫“皮影”、“灯影戏”和“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投影在白色的银幕上,以表演故事的剧情。皮影戏一般以手工表演、乐器伴奏和艺人唱白配合,剧目、唱腔都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和关联。中国皮影戏已约有一千年的历史,据说元代曾传到西亚,并远及欧洲。明代时期传入浙江,桐乡皮影戏也于当时开始流入和盛传,但在文革期间逐渐消失。皮影戏表演者以男人为主。 乌镇刚刚对外旅游开放时,海宁民间皮影戏郎家班子到乌镇加盟演出,又换成了桐乡留良李家班。谁知这濒临消失的民间技艺,竟受到了中外游客的强烈兴趣和空前关注。当时36岁、出身乌镇的陆晓萍,因受搞文化工作的丈夫影响,竟也迷恋上了这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于是她就每天抽空来到皮影戏馆观看,看师傅怎样摆弄皮影人物,揣摩着大概用多少力,两只手如何配合,打斗时的高低左右该怎样把握,五根手指怎样挑、夹、捻、拨、旋,皮影人物的几根竹条和几条“抽线”该如何应用,有时趁演出间隙,她央求郎师傅让她拿起皮影人物舞弄一下。后来陆晓萍干脆拜71岁的皮影戏艺人李祖良为师。白天在他身边仔细的看,看懂了《龟与鹤》、《蜈蚣岭》、《龙虎斗》、《南天国》等传统剧目的进出场讲究、音乐间隙和表演手法,晚上就在家舞弄用纸板剪成皮影戏人物。她还要懂得乐器的丈夫在旁边配上模拟锣鼓和音乐。趁空场的机会,请师傅让她在现场练习,并请李师傅和乐队师傅们现场指导。 一次偶然的机会,终于使陆晓萍走上了皮影戏表演生涯。那年,李师傅应邀去韩国作旅游促销演出了,班子里正愁没人顶上去,她毅然提出:让我试试。谁知这一试连苏州木偶戏班子的乐师陈洪福也不得不承认,小陆表演得相当押韵和卖力。之后,陆晓萍花了一万多元,专门去河北买来许多干牛皮,制作了6本传统折子戏的盔甲、皇帝、旦角、孙悟空、牛魔王、丫环等40多个人体和300多副头形插片,准备有机会自己组成一个皮影戏团。然而,李祖良师傅一个月前突然中风,双手颤抖,不能表演,陆晓萍就上了表演皮影戏的舞台。 在乌镇皮影戏馆,陆晓萍一场紧接一场地为游客演出。她告诉笔者,过去皮影戏班子有条规矩,皮影戏艺术传子不传女,怕独门手艺外流。如今,她能成为本地的皮影戏唯一女弟子而感到自豪。她眼下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这些折子戏的唱腔和台词,成为一名唱念做打齐全的皮影戏传人。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