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5日,一年一度的中国江南网船会又拉开了序幕,来自江苏、上海、浙江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地云集到了国家AAA级景区莲泗荡畔。开幕式前后,一场场精美绝伦的民间文化在刘王庙内外的广场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演绎,其
4月15日,一年一度的“中国江南网船会”又拉开了序幕,来自江苏、上海、浙江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地云集到了国家AAA级景区莲泗荡畔。开幕式前后,一场场精美绝伦的民间文化在刘王庙内外的广场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演绎,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好几个香会表演的扎肉提香这项活动。 扎肉提香是江南民间庙会上的一项团体表演活动。据有关资料显示,这项表演活动至今至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表演时,表演者用铁钩钩住自己的前臂,铁钩下面挂上香炉、铜锣。铁钩钩住皮肉,铁钩下又挂着如此笨重的东西,而前臂未见点滴血渍,着实令人惊奇。其奥秘也从未公开,一直是个谜。 嘉兴南六房老长生分会(香会)历来是庙会上最显眼的“提香社”。据社内人士介绍,他们传承这项活动至少已有四代。早在有记录的第一代时,这个分会(社)有三百多户香客。香客有苏州的、无锡的、太湖东山的、上海的,还有就是嘉兴、嘉善等地的。尽管来自四面八方,但都非常自觉,非常有凝聚力,一有庙会便全体出动,谁都不肯拖后腿。随着时代的车轮驶入新的历史时期,绝大部分在水上谋生的渔民纷纷上了陆地,依旧生活在船上、依旧以捕鱼为业的渔民已为数不多,香客们也急剧减少到了如今的五六十户,而且比较分散,参与庙会活动的情趣也不高了,特别是那些年轻人。 “提香社”在庙会上表演扎肉提香这项活动,主要是祈求人口太平、生意兴隆、风调雨顺。一般来说,一个表演团队往往由十二个人组成:十个人提香炉,每人各提一个;两个人提大锣,每人各提一面,边走边敲。提香炉的人,手臂上钩四至六个铁钩;提大锣的人,手臂上钩四至八个铁钩,铁钩与铁钩之间的距离很相近。每个香炉及炉内放置的物品加起来有三斤多重,炉座高约十五厘米,加上挂着的绳索高约六十厘米;每面大锣有十一多斤重,直径达五十五厘米。铁钩扎在皮肤上后要不时地往前臂上喷水,怕皮肤太干,要随时保持皮肉的水分。扎肉提香的人没有年龄限制,大到五六十岁、小到十多岁,谁都可以扎;但有性别限制,只限于男性。这些人平时并不需要训练,他们平时与常人没有什么区别,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不过一般情况下这十二个人是固定的,如有特殊情况可临时换人。 扎肉提香这项活动,并不是每逢庙会便要表演的,一年之中往往只表演七次。从香会的角度来说,主要有“四朝”:东朝金泽,南朝莲泗荡,西朝石钟,北朝阳澄湖。这四个地方,每个地方都有一座大庙;凡是有大庙的地方,只要有大的活动,他们都必须要去表演的。至于小庙的庙会,他们都不需要去表演。西朝石钟的庙会在每年的年初六;东朝金泽和北朝阳澄湖的庙会每年都有两次,都在阴历三月廿八和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两天是他们最忙的时候,赶完了这个场子马上要去赶另一个场子。至于刘王庙,他们每年也都来两次,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上半年一般在清明前后,正月廿十到莲泗荡来定香期,“二月清明三月香期,三月清明二月香期”;下半年一般在八月十二,中秋节前夕。 按照“提香社”的规矩和意愿,庙会前一天他们都必须到场,用猪头、条肉、蹄髈、脚爪、鱼、水果、糖果、糕点等供奉神佛和祭祀老祖宗,以保佑他们扎肉时不出血;表演结束后,他们马上就回家,不再作停留。当然,扎肉提香也有禁忌,庙会前三天和庙会时都不能沾荤,更不能同房。 ![]() 扎肉提香表演之提大锣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