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 解放后,各类个体店铺进行公私合营,经营多年的郭家铺子并入新塍食品厂。陈碧云在食品厂做中式与苏式糕点师傅,继续制作各类糕饼,培养了一大批新塍糕点技师,酝酿了如今新塍美食的繁荣。 1972年,陈碧云从新塍
二 解放后,各类个体店铺进行公私合营,经营多年的“郭家铺子”并入新塍食品厂。陈碧云在食品厂做中式与苏式糕点师傅,继续制作各类糕饼,培养了一大批新塍糕点技师,酝酿了如今新塍美食的繁荣。 1972年,陈碧云从新塍食品厂退休,其子郭建铭顶班进入新塍食品厂制作糕点。1982年,改革春风吹入古镇新塍,私营承包松绑,郭建铭承包新塍食品厂,时隔三十余年后,仍用“郭家铺子”为店名,意在传承祖父辈的技艺。 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塍糕饼也迎来了又一个繁盛期。“郭家铺子”凭借着前后三代的智慧,历经数载的积累,品种更为丰富。店内除新塍月饼传统的“椒盐”、“百果”、“椰蓉”、“玫瑰”外,还推出系列养生月饼。养生月饼配方独特天然,注重口味的同时,还着力于营养价值,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食用者的免疫力。 然而,正当其他月饼店发展壮大的同时,“郭家铺子”店主郭建铭年岁渐高,又遇家庭变故,“郭家铺子”因此歇业九年。原本顾客云集,热闹非凡的“郭家铺子”门前渐渐沉寂,其名也被人所淡忘。 三 此后,“特色美食名镇”的称号花落新塍,作为新塍百年字号糕饼缺失令人遗憾。在政府的鼓励帮助下,郭建铭之妻陆文英,不顾年过花甲,带领儿子郭升,重新擦拭百年招牌,开办郭村食品有限公司。 说起做月饼的流程,“郭家铺子”老板郭升如数家珍,他说自家做的这种月饼特色就是纯手工,从选料、调馅、和面、成形、打压、烘烤,每一道工序都十分关键。整个月饼制作需要经过八道工序,才能达到玫瑰味的花香扑鼻,椒麻味的层层酥脆。 “郭家铺子”重新开业后,因为坚持手工制作,奉行传统工艺,月饼皮薄馅足,口味独特隽永。许多顾客皆对其四代相传的月饼赞誉有加,“郭家铺子”的名声也渐渐响亮。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