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丰镇西首有座社神庙,乡间俗呼大王庙,祭祀的是西汉名臣霍光,在里人募建的三清阁内悬挂着霍光祠匾额。霍光被汉武帝封为博陆侯,故文人墨客又喜欢将霍光祠雅称为博陆祠。史载在昭帝时始终将政事委托给霍光,直到昭帝驾崩,经十三年,霍光将大汉江山整治
在新丰镇西首有座社神庙,乡间俗呼大王庙,祭祀的是西汉名臣霍光,在里人募建的三清阁内悬挂着“霍光祠”匾额。霍光被汉武帝封为博陆侯,故文人墨客又喜欢将霍光祠雅称为博陆祠。史载在昭帝时始终将政事委托给霍光,直到昭帝驾崩,经十三年,霍光将大汉江山整治得风清气正,百姓富裕,后世到处设庙祭祀,并尊称为“大王”。 农村有做社习俗,据《岁时广记》载:“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新丰一带约定俗成在清明前后做春社,七月半期间做秋社。在七月半,乡间原有“探亡人”、“烧阴香”等习俗,久而与做秋社融合一起。乡间老太,乃至少妇,纷纷汇聚到社神庙,席地而坐,烧香念佛,名为“伴社神”。期间,她们一面到镇上伴社神,一面在家中祭祖,其仪式与清明一样看重,所不同的是祭品以甜馄饨代替青团子。 逢风调雨顺年份,做秋社时,还会搞一场大王老爷出会活动,使伴社神更加闹猛。镇上商人们分段摆设茶宴,在西市鲁肃坟、中市坛基头、东市施王庙各设一处,茶水、水果、糕点,应有尽有。出会时组成四道队伍,大王老爷(即霍光)塑像安坐在轿内,由四个精壮汉子抬轿,还有四个护轿,以备轮换;轿子前面有人扛着“肃静”、“回避”的牌子,与鸣锣者一起开道,由庙界僧人或道士领队,是为头道;二道是钢叉队,有三、四十人,每人一把钢叉,叉上有几叶响片,队伍进行时,嘴里“嗨、嗨”叫着,手摇钢叉,阴风冽冽。后面紧跟着两个无常(日游寻、夜游寻),一个穿白长衫,一个穿黑袍子,头顶高帽上写着“一见生财”字样。还有一个鬼保长,右手捏把旧蒲扇,左肩扛把长柄伞,边走边甩着扇子,装一副鬼脸,有时朝乡下大姑娘,伸着长柄伞追赶,吓得人们乱逃;第三道队伍四、五十人,是提香队,每人提着十余斤重的锡香炉,用钩子穿透手臂皮层,扎牢后将香炉提着前行。每到一个茶宴场所,有位指挥,手拿小黄旗,吹着哨子,听他口令进行花样提香,队形有五梅花、绳绞纱、四角抢等;舞龙队、拜香队是第四道队伍,拜香队各人有乐器,有时吹拉,有时唱戏,唱的大多是十二个月花名。四道队伍,各围一个场子,好不热闹。 小孩和姑娘们一路跟着观看,而香客们却一意念佛,心无旁骛。晚清秀才陈焚舟有诗记曰:“里社祀崇博陆祠,年年祈报系幽思。酬神巧遇晴和日,雅乐清歌未忍离。”她们相信社神会保佑赐福,听着和尚和道士所演奏的乐曲和吟诵的经文,有点不忍离去。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