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前的夏天,人们总是离不开一把扇子。各种扇子有不同的特色,所以就有各色各样的扇子,如传统扇子就可分为蒲扇、羽扇、团扇、折扇这四类。 羽扇,是以禽鸟羽毛为材料制作的,除了常见的鹅毛,还有雉尾、鹤尾、雕翎、鹰翎、孔雀翎、鹊翅等材料。羽扇以柄居中
从前的夏天,人们总是离不开一把扇子。各种扇子有不同的特色,所以就有各色各样的扇子,如传统扇子就可分为蒲扇、羽扇、团扇、折扇这四类。 羽扇,是以禽鸟羽毛为材料制作的,除了常见的鹅毛,还有雉尾、鹤尾、雕翎、鹰翎、孔雀翎、鹊翅等材料。羽扇以柄居中,两边用羽对称。视羽扇的大小,一扇集数羽,可十余羽至二三十羽不等。一般以竹签或金属丝穿翎管编排成形。扇柄一般多用竹、木,高档者则用兽骨角、玉石、象牙为柄。 羽扇是古代文人青睐的扇种,因为普通老百姓多用蒲扇,贵族用团扇,而羽扇则不分贵贱。今人都知道诸葛亮手摇一把羽扇,这种羽扇轻盈儒雅,既保留了羽毛的天然外形,又不乏巧妙设计,气流穿过绒毛间隙,能扇出自然的风感,挥舞起来让人不用费劲。 西晋文学家陆机的《羽扇赋》描述,战国时期宋玉就“操白鹤之羽以为扇”,宋玉为此做了一番解释,并提出“其在手也安,其应物也诚;其招风也利,其播气也平。混贵贱而一节,风无往而不清。”宋玉出身贵族,其所用的鹤尾扇算是很高级了,其实古代民间羽扇所用的材料都是极易获取的鹅毛或雁翎,这一类扇子统称为鹅毛扇。 晋代鹅毛扇用羽八到十多支不等,羽毛还各有各的名称,如“千金”“合度”“阔度”“大屏”“二屏”“刀翎”等。晋代羽扇的制作工艺变得更加复杂,呈现出特异化的趋势。从选材上看,羽扇从较为普通的鹅毛、雁翎,逐渐拓展到雉尾、雕翎、鹰翎、孔雀翎等,先秦的鹤尾扇此时也重新流行起来。唐宋时期,由于团扇的出现,羽扇逐渐为女性所用,文人用羽扇的风尚有所消退。而到了明代,由于士人法古魏晋,羽扇再次流行。一些明代文人特别钟爱羽扇,进而得出“扇,羽扇最古”这样的结论。 清代虽不流行羽扇,但由于距今时间较近,因此现存关于羽扇的传世文物和文献基本都是清代的。据近代文人王廷鼎所著《杖扇新录》记载:“咸同以来,都下盛行雕扇(一种羽扇),王公大臣皆用之。一羽长尺外,阔一两寸。扇形长方,一扇列九羽为率,价须十金。若七羽、六羽者尤贵。羽出北口,赭质而白章,亦有黑白各半,又有上下全黑、中间寸许白者,名‘玉带’,值数十金,甚有至百金外者,柄用象牙。” 近代以来湖州盛产羽扇,湖州羽毛扇的特点是毛片平薄、质软风柔、式样美观,以选料名贵、制作精细而蜚声国内外。通常采用洪泽湖、鄱阳湖等湖泊中的雁、鹰、鹤、鸱、天鹅等野禽的翅尾,经过选毛、出片、理片、缝片、接管、串毛、装柄、整形、装绒、绘画等十几道工序加工而成。 羽扇扇出的风非常柔和如春风拂面般的舒适,所以最适宜给年老体弱的妇女和坐月子的产妇使用。如今,自从电扇、空调普及后,扇子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但随之患“空调病”的多了。相信你没有听说过扇子会扇出病来吧,所以说扇子是一件很好的环保绿色用品。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