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9年初春,嘉兴市南湖乡马家浜自然村首先发现了马家浜遗址,成为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嘉兴也因此成为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而从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相当数量炭化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 嘉兴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吴越两国的
1959年初春,嘉兴市南湖乡马家浜自然村首先发现了马家浜遗址,成为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嘉兴也因此成为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而从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相当数量炭化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
嘉兴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之称。在嘉兴东南的大桥乡附近原有胥山,山高约二十米,周边山地约有九十亩。相传春秋时,吴国名将伍子胥在此练兵,故得名胥山。胥山旧有伍子胥的墓、祠,有磨剑石,有凝望水溪的石龟。而在嘉兴市郊洪合至今仍留有北为吴国南为越国的国界桥。因此,嘉兴也可以说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名端阳节。《太平御览》引《风土记》:“仲夏端午,端,初也。”按地支推算,午是五的顺号,古代午与五既音同又通用,故端午也就是端五。 民俗所谓“四时八节”,端午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八节”之一。每到端午这一天,各地有划龙舟、吃粽子等重大活动。中国人都知道,这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屈原。而我们嘉兴一带和端午则有着更加深远的渊源。 ![]() 马家浜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稻作文化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