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祭祖,是海盐、海宁一带农村举行的仪式。过大年和农历七月半前,和尚就要逐户上门,给每家每户分发世代,以供过节祭祖之用。每到一家,和尚将世代(已死的每一代人的情况记录)交给人家,人们就会以米作谢金。给多少谢金,和尚不开口,随人赠送,多的约七市
祭祖,是海盐、海宁一带农村举行的仪式。过大年和农历七月半前,和尚就要逐户上门,给每家每户分发“世代”,以供过节祭祖之用。每到一家,和尚将“世代”(已死的每一代人的情况记录)交给人家,人们就会以米作谢金。给多少谢金,和尚不开口,随人赠送,多的约七市斤半,少的约三市斤,米倒入和尚背在身上的黄布袋里,装满后存放在沿途跟随的船内运回寺庙。 每家每户祭祖的时候,家家都要烧上一桌丰盛的菜肴(黄豆制品必不可少);购买黄纸、锡箔焚烧送给祖宗;大人、小孩都要跪拜以表怀念。祖辈的尊姓大名、辈分,作为子孙后代大多已记不清楚,但“世代”上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目了然。寺庙和尚为何对庙界(辖区)内每家祖宗掌握得如此仔细、明白?原来,在过去,一旦有人故世,第一要事就是向本庙界和尚报告死人消息,和尚就在你家的“阴间”簿上添名记录。同时,人死后还要由庙界和尚批符,拿回家给死人办丧事。就这样,和尚对各家各户故世的人最为清楚。 祭祖时,人们摊开“世代”,压于供桌上两只蜡扦的中间,子孙后代一看便知有哪些长辈。祭祀结束前,“世代”和黄纸、锡箔一起焚毁。“文革”时,老家寺庙里的“世代”资料被全部焚烧了,从此,分“世代”的风俗也结束了。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