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嘉兴这座温润的江南小城,吴侬软语如丝如缕。方言里体泰(泰:嘉兴方言读tā)与豪燥,这一对看似反义的乡土词,恰似生活乐章里不可或缺的两拍子,一舒一急,一弛一张,既流淌着水乡特有的从容气韵,又跃动着时代赋予的奋进脉搏。它们共同构成了嘉兴人的快慢
嘉兴这座温润的江南小城,吴侬软语如丝如缕。方言里“体泰”(“泰”:嘉兴方言读tā)与“豪燥”,这一对看似反义的乡土词,恰似生活乐章里不可或缺的两拍子,一舒一急,一弛一张,既流淌着水乡特有的从容气韵,又跃动着时代赋予的奋进脉搏。它们共同构成了嘉兴人的快慢经。 “体泰”这个词的意思是“勿要急”“慢慢来”,与之同义的还有“坦坦叫”、“坦唔唔”。城乡口音虽有细微差别,但那份骨子里的笃定与闲适却一脉相承。无论是“体泰走”“体泰吃”,还是“体泰做”“体泰写”,每一个“体泰”都浸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仿佛刚从田埂上采摘的野菜,带着湿润泥土的芬芳和清晨露水的清凉。 嘉兴自古便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姓过着安耽的日子,逐渐养成了不疾不徐的性子和具有水乡特色的文明。清晨在小区里,邻里相遇,一句“上班去啊,体泰走”,听来如春风拂面,暖意融融。喧闹的菜场里,熟人见了面,一声“买菜啊,体泰好哩”,漾开的是热络与随和。至爱亲朋驱车来访,临别之际,一句“路上体泰点开哦”,远胜千言万语。它虽不似“再见”那般直白,却饱含着深沉的关切。 旧时的嘉兴,河港纵横交错。在幽深的弄堂里,在窄窄弯弯、光影斑驳的廊棚下,处处弥漫着水乡的温婉。行走其间,若遇急事需超越,嘉兴人常会温言一句:“对勿住,请让一让。”倘若撞见个“愣头青”,风风火火、横冲直撞,即便是最和善的老者,也会蹙起眉头嗔怪:“抢火烧场啊?勿会体泰点走!”那莽撞的后生闻声,往往摸摸后脑勺,憨憨一笑,一场小小风波便消弭于无形。 “体泰”的意蕴,远不止于表面的步履舒缓。孩子做事毛糙,父母常会叮嘱“体泰来”,意在引导其养成耐心细致的习惯,懂得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师傅授艺,一句“体泰做”,则是告诫徒弟学手艺需沉心静气,慢工方能出细活。 然而,生活不能只有“体泰”的经线,还需“豪燥”的纬线,才能交织成五彩缤纷的锦缎。所谓“豪燥”就是“赶紧”“快点”之意。它和“体泰”一起构成了太极图般的黑白双鱼,既相互依靠,又相互成全,共同勾勒出了嘉兴人弛张有度的生活图景。 前不久,曾听一位朋友说起,今年春暖花开时节,他与几位好友结伴去风光旖旎的厦门旅游。到了嘉兴南站,离上车时间已所剩无几,偏有位老兄还在“体泰”地左顾右盼,流连站台小景。急得他跺脚大喊:“豪燥点,拖拖拉拉,检票门一关就尴尬了!”至于在抢险救灾的危急关头,在救治生命的争分夺秒之际,“豪燥”更是冲锋的号令,指挥着相关人员如离弦之箭,向着目标全力冲刺。 嘉兴人深谙:人生如同马拉松,最终的胜利不仅取决于冲刺速度,更在于全程节奏的掌控。做事体同样如此,啥辰光该慢,啥辰光要快,必须把握好时机。一味沉溺于“坦唔唔”的慢腔调,难免蹉跎岁月,坐失良机;总是陷于“急出乌拉”的慌乱中,则容易手忙脚乱,事倍功半。在该“体泰”时能气定神闲,从容不迫;在该“豪燥”时如雷霆出击,迅捷高效。这分寸的拿捏、火候的掌握,非一日之功,是水乡人在岁月长河中反复淘洗、沉淀下来的生存智慧,是生活的至高艺术。 古人云:“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在烟火人间,不如将日子过得宛如一首抑扬顿挫的江南丝竹:既有“体泰”般的舒缓婉转、低吟浅唱,抚慰人心,亦有“豪燥”般的明快激越、鼓点铿锵,催人奋进。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