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风物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风物 > INTRODUCE

粽子与苦艾

2025-09-04 10:47 作者:吴顺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未吃端午粽,寒衣未可送。这是元人陆泳《吴下田家志》里的话,意味着一到农历五月,即入仲夏,待吃过了端午粽,寒衣即可送人了。但家乡流传的话却是吃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意思是虽吃过端午粽,寒衣还是不能送。事实也是如此,端午节在芒种、夏至两个节气

  “未吃端午粽,寒衣未可送。”这是元人陆泳《吴下田家志》里的话,意味着一到农历五月,即入仲夏,待吃过了端午粽,寒衣即可送人了。但家乡流传的话却是“吃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意思是虽吃过端午粽,寒衣还是不能送。事实也是如此,端午节在芒种、夏至两个节气前后,这时候的气温往往不稳定,昼夜温差较大,棉衣是可以卸掉了,但夹衣有时还要穿的。话虽这么说,到了端午,毕竟早已进入了“年光佳处惟初夏”,胜似春光最可人的大好季候,该是孩子们下塘捞蝌蚪、上树捉知了的时候了。

  “门楣束艾作神人,团粽盘中节物新”,过端午的风情民俗各地有所不同,但吃粽子和挂苦艾似乎是少不了的。端午日年年有,端午节年年过,但我平生印象最深的要数孩提时代的那些个端午节,这也许是穷孩子嘴馋的缘故吧。小时候盼吃端午粽,就像盼过年吃鱼肉、正月十五吃元宵、二月二吃撑腰糕、清明吃青团子、立夏吃麦芽饼一样,只是为了解馋,并不清楚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那位投汨罗江而死的三闾大夫屈原。因为家家户户做出来的粽子都是自家吃的,从没见过有谁拿粽子到河边去“投水祭之”。

  在我的记忆里,每到端午那天,左邻右舍的女人们,三三两两围在一起,一边唠家常一边裹粽子。她们把浸泡过的粽箬弯成圆锥状,抓一把糯米装入其中,然后盖上箬尾,用稻草缠绕扎紧,一只有棱有角的粽子就成了。有时,她们还相互进行比赛。比赛时由于动作快,她们美丽的头巾左右飘动,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常看得人眼花缭乱。粽子分好几种,有白粽、红枣粽、赤豆粽、豆沙粽、肉粽等。当时农村并不富裕,大都裹的是白粽和赤豆粽,因为糯米和赤豆是自家田地里种的,不用花钱去买。论档次,白粽最次,我却喜欢吃白粽,小小白粽剥去箬壳,插在筷子上,盆子里放上些白糖,蘸着吃,又糯又香又甜。当然,这样的口福是不多的,端午一过,继母早把所有的粽子匿于内室,我便无缘再分享这美味了。

  端午吃粽子固然是一种快乐,而采集苦艾更是一种充满童稚的野趣。家乡过端午有在门上挂“三草”的习俗,所谓“三草”,就是大蒜、艾草和菖蒲。说是端午那天把“三草”插在门楣上,能避邪祛灾,护佑全家平安。“三草”中的大蒜自家地里有,菖蒲则生长在河边,而苦艾要到野外去采集。端午前一天,大人总要差我们孩子去采集苦艾,于是,孩子们三五成群,你呼我叫地奔向田野村落。

  我则常常和小玉结伴而行。小玉是个女孩子,是我的邻居,小我三岁。小玉的母亲很善良,常给我生活上照顾和帮助,故我与小玉两小无猜,十分亲热。我们平原水乡旱地很少,所以野生苦艾很难找,常常要跑许多地方才能采集到。

  记得有一次,小玉看到一块地里长着许多苦艾,她一边拔,一边招呼我过去,我刚走近她,屋里忽然出来一个比我们大的男孩,他一把抓住小玉的手,要打小玉,说小玉偷苦艾,这苦艾是他家种的。小玉吓得直哭,我立刻挺身而出,说那是我叫她拔的,我不知道是你家种的,打小姑娘是小狗,有种你打我。“打你就打你”,那男孩向我猛冲过来,我一闪身,他扑了个空,一头扑倒在地里。我拉起小玉就跑,跑了很长一段路,还听见那男孩在骂我们“小贼”呢。

  知道那男孩没有追我们,两人停下来喘喘气,谁知小玉脸涨得红红的,连忙把手抽了回去,这时我才发现我的手上染满了苦艾的绿色,并闻到了一股特有的气息,那气息是苦艾的,还是小玉的,我说不清楚。在以后的许多年里,只要一到端午节,我就会想到故乡的苦艾,想到小玉,也总会闻到那股浓浓的、特别的气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