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彝尊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还是位美食家。他少时就读于嘉兴新丰的沈璋门下,其弟彝鉴是沈璋贤婿,因此他常去做客,参与一些文酒之会。席间能品尝到新丰生姜、槜李、白箬笋等土产果蔬。大快朵颐之后,他与诗友们留下了许多诗词赋佳作,成为嘉兴宝贵的文化
朱彝尊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还是位美食家。他少时就读于嘉兴新丰的沈璋门下,其弟彝鉴是沈璋贤婿,因此他常去做客,参与一些文酒之会。席间能品尝到新丰生姜、槜李、白箬笋等土产果蔬。大快朵颐之后,他与诗友们留下了许多诗词赋佳作,成为嘉兴宝贵的文化遗产。 顺治九年(1652)谷雨时节,朱彝尊与弟乘着村嫂们的烧香船来沈璋家送“执贽礼”。当时沈师母忙于蚕事无暇顾及,就由老师沈璋亲自下厨。沈璋知道他兄弟俩喜食笋,便到屋后掘来几支白箬笋,进门说:“这可是特产哟!”接着又忙着做雪菜炒笋、油煎笋头和清蒸笋块。这清蒸笋很有讲究,下厨需滚刀切,落刀需轻,刀头稍重即碎,加菜油、盐,上饭锅清蒸。饭熟,揭开锅盖,笋洁白如玉,清香盈盈,吊人胃口。 朱彝尊专挑笋吃。老师告诉他,这是晚笋,要遇上打阵头闻霹雳声才裂土而出,到燕子来时就多得来不及吃。听罢老师绘声绘色的介绍,朱彝尊要过笔墨迅即题诗:“屋上鸣鸠谷雨开,横塘游女荡船回。桃花落尽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将所遇场景跃然纸上。 接着,彝鉴也题诗道:“长长碧竹护仙墀,稚子穿云绿满篱。细雨池塘雷动后,春风小巷燕来时。”这时沈璋嘴里还嚼着笋块,乘兴也来了一首:“家乡土产竹林中,有笋抽芽玉版同。三美兼呈色香味,参禅曾否有坡翁。”面对客人,一位是门生,一位是女婿,他自喻是苏东坡,乐得开怀大笑。 ![]() 白箬笋 康熙十七年(1678),朱彝尊受汤万祚之邀,与魏坤、龚翔麟来新丰姜庵聚会,姜庵是祀姜之庵,席间自然要吃姜,谈论的主题也是生姜。朱彝尊、魏坤、龚翔麟乃“浙西词六家”中的三位,朱彝尊作了《惜红衣·咏姜》词:“插架葵边,分畦蔗后,日光穿漏。看倚雅锄,冰泉浅沙溜。香苗新斫,正社燕,归飞时候。湖口。红掌白芽,爱连船来又。厨娘纤手,轻擘柔尖,听鸣小茶臼。莼丝翠冷,盐豉配能否?一样蟹胥鱼鲙,味胜蜜橙霜韭。问冻槽酣未,思劝故人新酒。” 魏坤、龚翔麟也照填一首《惜红衣·咏姜》。他们的写法基本一致,上阕写生姜的栽培,皆提到作物需要遮蔽,描写姜块状似“红掌”“红指”。下阕写生姜美味,还插图般描述了姜丝与汉塘蟹、乌背鲫鱼配伍,大家吃得胃口大开。词家们的这次聚会给新丰生姜留下了佳话。 朱彝尊对嘉兴净相寺所产槜李情有独钟,在姜庵文会后,与曹溶、俞汝言到净相寺欢聚,他作了《迈陂塘·咏槜李》,详细记述了槜李产地、历史、如何品尝及有关传说,表达了对净相寺槜李的喜爱之情。 ![]() 新丰生姜 康熙二十三年(1684)盛夏,朱彝尊承蒙皇上隆恩,御赐贡果槜李,让他与家眷一起品尝,感动得连夜写了《槜李诗》,诗中云“销夏吾乡好,分甘佛寺初”,意为吃着槜李消夏,嘉兴独具这个优势,而这般甘美,只有在净相寺新果初摘时才能品味。 出于热爱,后来朱彝尊翻阅了大量志书,却不见记载。康熙四十八年(1709),81岁的他花精力撰成了《槜李赋并序》,让名果驰名于世。 序中指出,嘉兴因产槜李而得古名槜李,槜李城湮没后,濒危的槜李被净相寺僧移植成功。赋中称槜李是北斗星座第五星玉衡的精气所化成,被孔子记载于《春秋》。它的品质胜过黄河的黄建李、房陵的名李缥青;价格超过朱仲李,浆液韵味连玉乳梨、花红林檎都比之不及。最后还引入了西施的故事:讲春秋末西施入吴,在濮院胭脂汇品尝槜李时,无意间用玉指在果上掐了一下,留下一道痕迹。从此槜李代代果身均带爪痕。现今美人不在,却借爪痕如见其人。人之常情看重故乡,故乡的珍品会使人增添怀念、向往。只遗憾过去的地方志都没有记载,于是我就写下这篇赋。 朱彝尊赞赏嘉兴三大特产——新丰生姜、槜李和白箬笋,既凭借其独特品质,又得益于名人题咏,从此誉满嘉禾。 ![]() 槜李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