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这天晚上,既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时刻,也是妇女们向织女乞巧的好时机,所以七夕又称乞巧节。 七夕的习俗以女性最为活跃,而地区不同,风俗也略有差异。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海盐县城乡仍有过七夕的习俗。记得童年时,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这天晚上,既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时刻,也是妇女们向织女乞巧的好时机,所以七夕又称“乞巧节”。 七夕的习俗以女性最为活跃,而地区不同,风俗也略有差异。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海盐县城乡仍有过“七夕”的习俗。记得童年时,每年七夕之晚,母亲总是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点上香烛,陈设海盐特产芡实糕、松子糕和瓜果供奉织女星,虔诚跪拜,祈求心灵手巧。姐姐还会约几位姑娘在院子里对着半轮明月,玩一种穿针游戏,即把七枚绣花针并列在一起,谁能飞速将线一次穿上七枚针眼,谁就能得到织女的青睐,绣起花来就会得心应手,人也肯定会变得聪明起来。 七夕这一天,有的人家则是端一盆水,放于太阳或月亮底下,然后投几枚绣花针在水里,针线浮在水面的话,看盆底的影子是什么形状,这就是乞巧了。这天,家家户户还要做“乞巧饼”,还要晒衣服和书籍。有些姑娘在这天以凤仙花汁染红指甲。有些人家则买来绿豆浸发绿豆芽,算是菜中佳品。 如今,随着时光的流逝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七夕之风俗已逐渐淡化。因为妇女们早已通过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变得聪明又富有才干,无须向天上的织女去“乞巧”了。然而人们在七夕之夜,遥望银河繁星,寻找牵牛和织女星,对孩子们讲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至今一直还在民间流传延续。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