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南人爱种芋艿,也爱吃芋艿。从记事开始就知道,在生产队集体时代总是种很多的芋艿,实行承包到户后,家里每年仍然种芋艿,芋艿既用来做菜吃,又当作杂粮吃,吃法多种多样。 芋艿也叫芋头,属于天南星科的草本植物,喜欢长在近水的地方,作为农作物经常栽在
江南人爱种芋艿,也爱吃芋艿。从记事开始就知道,在生产队集体时代总是种很多的芋艿,实行承包到户后,家里每年仍然种芋艿,芋艿既用来做菜吃,又当作杂粮吃,吃法多种多样。 芋艿也叫芋头,属于天南星科的草本植物,喜欢长在近水的地方,作为农作物经常栽在水田中,上一年种植的地方,常有遗落的球茎,第二年春天照例自然生长。天南星科植物大多有毒,天南星、半夏虽然可以入药,但都有毒,唯有芋头却是例外,不仅球茎长得大,而且富含淀粉,又耐储藏,非常受人喜爱。 刚过白露,回到村里,还未到收芋艿的季节,母亲却说要去挖芋头了,一会儿提着一篮芋头回来,还对我说:你看,已经很大了。其实大的是长茎叶的球茎,习惯称之老头,边上还会长出许多小的球茎,称作小头。很明显,挖到的大多是老头芋艿,小头芋艿还很小,接下来茎叶中的营养会加速下沉到根部,球茎会加速长大,更加成熟。刚挖出的芋头很鲜嫩,做了一碗炒芋艿,吃起来细腻嫩滑,看来这个时候吃芋艿可以尝鲜,是初始的味道。 在农村,芋艿的吃法很简单,但又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就是炒芋艿,不放酱油的是清炒,放了酱油是红烧,简单的吃法是酱油蒸芋艿。还有更简单的,连皮也不去,直接蒸熟或者煮熟,既可以当杂粮吃,也可以蘸盐或蘸酱油当菜吃,等到毛豆长实时,还喜欢将芋头与毛豆荚放一起一锅煮。毛豆就是黄豆,在农村习惯叫毛豆。吃几荚毛豆,再剥个芋头,实乃美味的下酒菜。当然还有考究一点的,毛豆剥去壳,芋头除去皮,两者同煮,既有毛豆的鲜味,也有芋头的润滑感。 芋艿是受人喜爱的农家菜,同样也上得了大雅之堂,在芋艿上市的季节,大多饭店有用芋艿制作的菜肴。荤素搭配的有芋艿炖排骨,芋艿富含淀粉的特性,容易吸收排骨汤的鲜味,同时也中和了肉食中的油腻味,使这道菜吃起来更加干净柔腻。同样是荤素搭配,还有香芋扣肉,一片芋艿夹一片肉,经过蒸制,两种味道调和,非常受人喜欢。比较出名的是海盐澉浦的羊汁煮芋艿,羊肉煮好后,在留下来的羊肉汁里放入整个的小头芋艿,煮熟后即可食用。羊汁芋艿在澉浦是一道名菜,在饭店吃饭,许多人点了红烧羊肉,一般还要点一盆羊汁芋艿。纯粹的做法有清炒芋片,或者芋头芄,只在菜中调入盐味。芋艿淀粉还可以制作芋饺,更是另有一番风味,皮呈半透明的褐色,有胶冻的质感,吃起来带一点弹性,正是胶冻质感的呈现。现代人讲究健康饮食,在就餐时喜欢点一盘五谷杂粮,大多时间会配以芋头。 在芋头的众多吃法中,有一道重要的菜是芋羹。第一次吃到芋羹是在一家单位的食堂中,这家单位的负责人喜欢做菜,在用餐时亲手做了一大盆芋羹。芋艿切成丝,煮成后的汤汁色白呈糊状,这正是羹的特征,但并未勾芡,这是芋艿自身的淀粉发挥的效果,撒上蒜叶,端上来就有一股香味。这是一道非常有个性的菜,烹制简单,口感柔滑,非常开胃,但是很奇怪,在饭店里很少吃到。还是单身汉时,一位朋友来我这里吃饭,单身汉一般不做饭,也不备菜,但刚好还有几个芋头,做成炒芋头实在有点少,干脆切成丝做一碗芋羹,意想不到的是朋友说好吃,还问我是怎么想出来的,后来在家庭食谱中自然就多了一道芋羹。其实芋羹是一道名菜,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有记载:“芋性柔腻,入荤入素俱可,或切碎作鸭羹,或煨肉,或同豆腐加酱水煨。徐兆瑝明府家,选小芋子,入嫩鸭煨汤。”只是这道菜后来失传了,现在只做一道纯粹的芋羹,不用入鸭放肉,味道也更加纯粹。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