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桐乡洲泉地处杭嘉湖三府之交,南接余杭,西邻德清,土沃水美,盛产稻米。洲泉产酒的历史也很悠久,清光绪《嘉兴府志》载:宋熙宁十年(1077),洲钱设酒务司。洲钱是洲泉的旧称,酒务司是古代官府设立的专门收取酒税的税务所,从中可知,在宋代,酿酒已成为
桐乡洲泉地处杭嘉湖三府之交,南接余杭,西邻德清,土沃水美,盛产稻米。洲泉产酒的历史也很悠久,清光绪《嘉兴府志》载:“宋熙宁十年(1077),洲钱设酒务司。”洲钱是洲泉的旧称,酒务司是古代官府设立的专门收取酒税的税务所,从中可知,在宋代,酿酒已成为洲泉的一个产业了。 明清时期,洲泉出产一种名为“竹叶青”的酒,它是民间酿造的糯米酒,每年冬至前后开酿。为了提升酒力,酿酒时,往往在酒缸底用极少量的砒霜撒上一个“十”字,极少量的砒霜不仅无害,还可防止酒腐败变味。过年时,用竹叶青待客,酒香甜,上口特好,风味独特。若将酒甏埋于地下久藏,味则更醇厚,来年春夏时节饮之,则通体清爽,精神百倍。 清代乾隆年间,洲泉隐逸诗人胡漟作《语溪棹歌》,内有一首写到了洲泉竹叶青:“几处菱歌弭棹听,红栏一曲见旗亭。月波楼上春醪美,还让洲泉竹叶青。”胡漟后将《语溪棹歌》编入诗集《东轩诗钞》,吴县文人潘之恭在序中居然也提到了洲泉竹叶青:“菱花秋淡,清光瞰月步之波;竹叶春浓,酒价问洲钱之市。” 令人惊讶的是,胡诗和潘序都提到了嘉兴名楼月波楼。月波楼建于宋代,到民国时犹存。旧时,楼下临韭溪,在月波楼上赏月,乃风雅事,这很有可能是洲泉竹叶青当时在嘉兴很畅销,是月波楼的一个畅销品牌。这可从稍晚于胡漟、同为洲泉诗人的吴曹麟的诗歌中得到佐证,吴曹麟亦写过《语溪棹歌》,其中也记咏了洲泉竹叶青:“村路迢迢晚色暝,行人手自挈双瓶。问渠有客杭州到,好酒须赊竹叶青。”洲泉竹叶青当时已远销杭州,在嘉兴颇受青睐当是不足为奇的。 在清代咸丰年间,洲泉竹叶青在地方文献中失传了,这大概与太平天国的战事频繁发生在浙北,当地酿造业衰落有关,不过在洲泉农村,农民酿米酒的传统,至今还在延续着。 历史常有巧合之处,洲泉竹叶青失传一百多年后的一九七八年,洲泉镇北晚村公社坝桥大队(胡漟宅院旧址就在坝桥大队屠家坝生产队)建造了坝桥酒厂,生产的“坝桥酒”与当年的竹叶青一样,名扬杭嘉湖。一九八七年,还曾与北京仁和酒厂联营,生产的“菊花白酒”名噪一时。现在该厂生产的“坝桥老窖”同样深受人们青睐,也在过年时作为美酒而被人们开怀畅饮。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