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风物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风物 > INTRODUCE

高桥灶画:在坚守中传承(3)

2014-09-04 10:05 作者:梁英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渐行渐远的灶画艺术 高桥镇,素有桐乡南大门之称,全镇总人口4.7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59万人。以往家家户户拥有一副花灶头的高桥农村,在时代的变迁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沈华良是高桥镇高桥村人,人称高桥灶画第一


  渐行渐远的灶画艺术

  高桥镇,素有桐乡“南大门”之称,全镇总人口4.7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59万人。以往家家户户拥有一副“花灶头”的高桥农村,在时代的变迁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沈华良是高桥镇高桥村人,人称“高桥灶画第一人”。近几年来,他频频在江浙沪等地举办的灶画大赛中折桂,成为桐乡灶画头块牌子。

  从16岁师从“高桥打灶师傅”沈世安,沈华良已经与农村灶画打了50年交道,作品达千余幅,他创作的作品包括人物花鸟、山水虫草、经典故事等,深受大众喜爱。文化大革命时,灶画遭到破坏,沈华良遵从师训,没有放下画笔,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以前在高桥农村,家境殷实的人家,每隔三五年就要重新打一副灶头。稍有名气的泥水匠于是成了“香饽饽”。因为手艺好的泥水匠打出来的灶头火旺、烟少、省柴;锅子与灶肚的边缘贴得密实,青烟轻易不会蹿将出来;灶头打得相当饱满,又高低适度,所以很能赢得主人的欢心。

  随着沈华良画灶画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上门学艺的徒弟也很多。他共收了7名灶画徒弟。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沈华良一年绘制灶画300余幅。打灶头是当时一门很能赚钱的手艺。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起,农村民居建筑逐渐发生变化,煤气灶、电饭煲等现代厨房用具纷纷涌入农家,以往吃香的灶画师傅变得清闲起来。许多泥水匠便纷纷转行,跟随沈华良的灶画徒弟也从7人减至2人,其中一人叫陈兴峰,另一人则是沈华良的儿子。

陈兴峰在创作灶画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