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风物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风物 > INTRODUCE

高桥灶画:在坚守中传承(5)

2014-09-04 10:05 作者:梁英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民间奇葩其实价值斐然 灶画色彩浓重鲜明,画风朴实率真,是江南水乡民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市文化馆馆长祝汉明看来,灶画这一民间美术是不能与专业艺术相提并论的。专业艺术是以民间艺术为母体,在草根文化基础上


  民间奇葩其实价值斐然

  灶画色彩浓重鲜明,画风朴实率真,是江南水乡民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市文化馆馆长祝汉明看来,灶画这一民间美术是不能与专业艺术相提并论的。专业艺术是以民间艺术为母体,在草根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桐乡灶画体现的是民俗文化,其价值并非画的本身,而是画背后的涵义,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祝汉明如是说。

  灶画的产生与民间供奉灶神的传统相关,而且从现在能见到的灶画全部含有吉祥寓意的情况看,灶画的产生和发展,与吉祥图案在民间的广泛流行的时期相符。明清时期,是吉祥图案在民间普及的时期。根据南开大学冯尔康、常建华先生的研究,“清人很重视房屋的装修”,图案、雕刻无处不在。由此推算,灶画至少也有数百年的历史。

  除了历史价值,灶画的艺术价值、民俗价值也不容小觑。灶头绘画的部位,主要是灶身、烟箱、灶山(灶君堂)、灶帽。一副柴灶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民间艺术展览,它美化着生活,满足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常见的灶画可分为故事传说类、山水风景类和寓意吉祥之物类。故事传说类如“桃园结义” 、“三顾茅庐”等;山水风景类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等;寓意吉祥之物类如“喜鹊登梅”、“鲤鱼跃龙门”等。

  灶画的作者多为泥水匠,无图谱,全赖匠人口传心授。灶画师傅沈华良最擅长的是从历史典故或神话故事中取材作画。从打灶开始,他就和主人家攀谈,了解主人家的情况。如果主人家结婚时间很长,但还没有孩子,沈华良便会在灶头上画“张仙送子”;如果主人家是做生意的,沈华良则会画上“和合”二仙,寓意保佑他们做顺风生意;如果主人家里有做官的,他会画上一幅“带子上朝”的灶画,寓意带着儿子上朝,即家里世代做官的意思。如果主人家比较贫困、或有兄弟两人的,沈华良都会用不同的历史典故或神话故事情节通过灶画予以表现。

  打灶作画不在于技法有多成熟,最关键的是能恰当地表达主人家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企盼。为了讨一个好口彩,民间灶画艺人大多喜欢运用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吉利色”的红、黄、蓝三色。灶画配有的文字为特定民间书法,如福、喜等字用尺勾出,结构饱满匀称;“日进斗金”、“招财进宝”等以特殊的形式加以组合。灶头的背面烧柴火的地方,一般写有“火烛小心”四字相连,其中第一个字“火”倒着写,画面颇具艺术感染力。灶的边缘上下各书有四字,如“米中用水”、“吾味知足”等。匠心独运的灶画师傅还会在图案和花饰之间恰到好处地添上清新的小图案,或叫题花,如吉祥如意的万年青、向日葵等。

  农家砌灶头不仅讲究位置,还讲究时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常被视为打灶的黄道吉日。在打灶的过程中还有两个习俗。一是打灶底时,长辈会让身边的小孩离开灶间,传说如不离开的话,会把小孩的魂灵压在灶底。二是整座灶头砌完后,只粉刷灶的正面与侧面,而背面留下毛坯。据说,背面粉刷后,农家的三牲养不好。

  在农村还有特定的祭灶习俗,每年腊月廿三俗称“送灶日”、“祭灶日”。每年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烧赤豆糯米饭,备上糕点果品,焚香点烛,供灶山上的灶神。民间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廿三送灶,廿四掸尘,廿五吃渣,廿六打糕,廿七备年菜,廿八请‘阿太’,廿九贴春联,三十过大年……”因此有些农家的灶头往往画有灶君的形象。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