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的故乡,是一个地名始于三国时的千年古镇,她叫通元镇。有一条流经古镇的河流,发源于秦始皇南巡时驻扎过的秦山,她叫秦溪。 历史悠久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别的不说,仅种田好来吃一年,养蚕好来用一年这一句自古流传下来的民谚,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我的故乡,是一个地名始于三国时的千年古镇,她叫通元镇。有一条流经古镇的河流,发源于秦始皇南巡时驻扎过的秦山,她叫秦溪。 历史悠久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别的不说,仅“种田好来吃一年,养蚕好来用一年”这一句自古流传下来的民谚,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中,既包含着水稻生产的诸多民俗文化,又包含着蚕桑生产的众多民俗事象。如今,那些民俗事象,有的已经消逝了,有的还在传流着。 我在这里要说的,是一种我曾亲身经历过的,现今已不复再见的蚕桑生产民俗事象。但它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并且还会时常将它作为一个有趣的忆旧话题,与同辈或小辈们谈笑闲聊。 那是1980年前,我还在当农民时的事儿了。 农历三四月,农村里正是“秧青、麦黄、蚕熟”的大忙季节。农民们既要抢收蚕豆麦子,又要耕田抢种稻子,还要采桑养蚕采茧子,人们连日搭夜忙碌个不停。当地曾流传着“秧青麦黄,爷娘死了叠里床”这么一句俗语,就是最好的例证——当时忙得连办丧事也顾不上了。好在那时还是集体生产,农活统一安排,倒也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只是非常辛苦劳累罢了。 说起辛苦劳累,那就要讲到“摇快船,买桑叶”这一桩事。蚕宝宝大眠以后,食欲大开。生产队里的劳力,不管是全劳力,还是半劳力,或是老人儿童,全体总动员,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扑在采桑叶、喂蚕宝宝的活儿上。几天工夫,那原先翠绿成片的桑园,快速变成光秃秃的白地。这就是“蚕熟一时”的“蚕食神功”。桑叶快吃光了,可蚕宝宝还没有成熟,不能上山作茧,怎么办? 于是,蚕桑队长紧急召开社员大会,安排人员外出购买桑叶,并派人连夜整理好船只。当时,我们生产队有两条捻河泥的木船和一条五吨水泥船。木船一般安排十来个人,两人摇一支橹。水泥船一般安排十五六人,三人摇一支橹。每条船的船舱内都放上叶篰、扁担、塑料布、桑剪等工具。 我们外出买桑叶,一般都是到邻近的海宁袁花、斜桥、周王庙等地。因此,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被安排外出买叶的男女社员们就会准时聚集下船,即时开船。船一摇出浜门,就是通元镇市河,也就是古秦溪,时称武(原)通(元)港。摇船的男人们一齐发力,推艄左转,使劲往西摇,一直来到潭桥漾三岔口后,三条船分别向各自预定的目的地摇去。 摇船是青壮年男人的活儿。我有时被分配在水泥船上,有时被安排在木船上。水泥船由三个男子汉摇一支橹(平时一般是两人),其中一人专职来回吊橹绷绳,一人既撑橹(舵)又推扳艄,一人专门推扳。木船由两名男子汉摇一支橹(平时一人摇),其中一人一手吊绷一手撑橹推扳,另一人专门推扳。 以前世间最辛苦的活儿是什么?现今的年轻人可能无法回答。可海盐的一句民间谚语就会明白地告诉你有三苦,“摇船、打铁、做豆腐”。摇船买叶则更为辛苦,正所谓“蚕熟一时,买叶似救火,性命交关”,摇船者出尽全力,船快如飞。 一路摇去,船上的人们不敢打瞌睡,都全神贯注着沿途两岸。河岸上空若是白茫茫的,说明此处桑叶已采光,船就继续往前摇。若是黑沉沉灰蒙蒙一片,估计岸上桑园里有桑叶,立即停船上岸,进村入户询问。倘然机遇好,当地尚有余叶,当场讨价还价买下,全体人员(包括当地农民)即刻动手剪桑采叶,装篰落船,并毫不耽搁地如飞返程。如若买卖不成功,则继续开船往前摇,直到买到叶。当然也有少数几次买不到叶,只能扫兴而归,摇船人数也会减少,速度亦当然慢下来了。 摇船累了,有人轮流替换休息,可以闲聊,但不能打瞌睡,以便随时替班。在闲聊中,年纪大的人告诉我们这些小青年,1949年前是单家独户养蚕,买叶时几户人家合租一条小木船,两人摇,叫“摇快船”。有的还会在船艄上装两支橹,用两块木跳板横铺在船艄两边的船沿上,并加以固定,然后四人踏在跳板上,两人各摇一支橹,所以也称为“摇出跳船”。 1987年,我在民间文化采风中,从一位旧时曾从事海盐骚子职业的骚子先生那里收集到不少骚子文书手抄唱本。其中,有一册1932年抄本《蚕花》,内中就有关于摇快船买桑叶的生动描述,今将其摘录选段于后,以供读者诸君欣赏。顺便提醒一下,用方言来读更有味道! 看三月十六亮晓晓,采一担青叶换担草。 廿四日,老一早,叶船尽来到。说道老叶呒人要,却是叶价贵得老高。 买叶抬头看,叶船行得闹。东南风吹大眠好,尽话五担过套。 年常里规矩家家有,买鱼肉敬神乐逍遥。 两夫妻商量打算好,看花蚕只防嫌叶少。 叶行里,闹吵吵,买卖青叶票。开价八百采运到,卖客心中价钿嫌少。 古话叶点头,对客就讲到。别塌行情还想俏,端正铜钿银包。 开叶船快摇弗耽搁,后生家扳起橹来摇。 贪近便摇到周王庙,大河港叶船接得牢。 叶行情,苗头高,岗浪尽剪掉。昨日郭店呒人要,今朝旧仓价钱蛮俏。 各路去打听,行情非同小。叶船来往多多少,肚里心扒拉搔。 路途上桑叶都采掉,呒处买那末那介好。 袁花去摇到西市梢,一扳艄来到朱家桥。 有一个,到大毛,价钱也弗俏。买介一船包送到,鲜叶行情真正邪叫。 叶贱装一船,扳起橹来摇。摇到屋里亮晓晓,大家哈哈大笑。 吃贵叶年成呒处买,贱年成跺脚呒人要。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