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风物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风物 > INTRODUCE

桐乡的清明习俗

2025-05-13 19:47 作者:乐忆英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清明祭祖扫墓,用黄纸或锡箔折成纸钱和元宝,坟上挂五色纸剪成的网带(俗称飘坟),各地大略相同。光绪《桐乡县志》卷二“疆域下·风俗”载,“是月,儿童竞放纸鸢,乡村好事者醵钱演戏酬神,名春台戏。

  清明祭祖扫墓,用黄纸或锡箔折成纸钱和元宝,坟上挂五色纸剪成的网带(俗称飘坟),各地大略相同。光绪《桐乡县志》卷二“疆域下·风俗”载,“是月,儿童竞放纸鸢,乡村好事者醵钱演戏酬神,名春台戏。三月三日听蛙声以卜水旱,晚撒螺蛳于屋上,谓之赶白虎,又谓之除瓦刺。清明前一日插柳、祭墓、祀灶、易幡、食角黍,是夜育蚕家设祭禳白虎,门前画石灰像弓矢,驱蚕祟也。食螺蛳名挑青,盖病蚕谓之青娘,故云。”

  俞珍《语溪四时旧俗志》云,“寒食节祀神祈蚕,食青螺,谓之挑青。又,是日晚膳甚早,俗呼清明饭。次日为头忙日,再次日为二忙日、三忙日。此数日间,置耒耜,女停梭织,盖所谓忙者,非工作之忙,乃游戏之忙也。是节邑人谓之第一鬼节,各祀祖于家,复祭之于墓,香烛酒肴以外,佐之以冥镪,或有以锡箔折之如元宝状,以线穿之成串者,有以纸剪成笼状而盛之者,又有以五色纸剪成有花纹之纸条,名曰飘泊纸,扫墓后,悬于坟上,示已扫墓者也。”

  桐乡、崇德(旧县,已废,今属桐乡市)均为蚕乡,以蚕事为重,清明之“忙”,忙于借佛游春。《乌青镇志》卷十九“风俗”载,“清明后,村男女赴普静寺烧香,今名香市。”茅盾在《故乡杂记》一文中说,“‘香市’就是阴历三月初一起,到十五日止的土地庙的‘庙会’式的临时市场。乡下人都来烧香,祈神赐福,保佑蚕好,趁便逛一下。”

  崇德的清明日,则去含山烧香,俞珍《语溪四时旧俗志》云,“头忙日居民多往含山烧香,含山在县之西北,山上有净觉院,建于唐乾符间,庭中有七级浮图,是日愚夫愚妇,多往拜香,无远无近,不论晴雨,六七人,或十余人,结队同行,各携小凳一,响钟一,香数束,或仅携笛,沿途唱拜香之调,颇可入耳。至院则据地膜拜,绕殿三匝而出,其甚者,裸其上体于臂,于臂于胸,洞肤而加以钩,满悬铁丝圆圈,上置琉璃碗,碗中置油点火,钩处肤离肉约寸许,肉颤动,观者为之失色,而彼固自若也。岂天生贱种,甘受此苦耶,是曰点肉身灯,又有点臂香者,于臂上悬一钩,下系点铜香炉,重数十斤。”

  去含山烧香后,便是迎神赛会,俞珍文中又云,“二忙日三忙日,则县之西乡芝村,有迎马鸣王会,附近各村庙中之总管神,各载之赴会,会场有拳船、龙船、标杆船等,远近游客,雇船而至者,河为之塞。颇极一时之盛也,此三四日内,农船皆装设旗帜,鸣金击鼓,游行村镇,寓祈蚕之意。或两舟相遇,则相比赛,以夺得锦标为荣。”

  桐乡及崇德皆以蚕为业、以茧为生,与蚕茧结下不解之缘的蚕农们,把清明与养蚕紧密联系起来,尽管有不少迷信色彩,却反映了他们的一种美好虔诚的愿望,也给清明节增添不少乐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