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时节,春光明媚,桃柳妖冶,人们往往借扫墓之机,兴高采烈地踏青出游。清明扫墓,嘉兴有前十日后十日的说法,也就是在清明前后的二十天内,都是扫墓祭祀亲人的日子。所以老李这几天也忙碌起来,除了准备香烛外,还和妻子两个人买了许多锡箔做纸元宝,准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桃柳妖冶,人们往往借扫墓之机,兴高采烈地踏青出游。清明扫墓,嘉兴有“前十日后十日”的说法,也就是在清明前后的二十天内,都是扫墓祭祀亲人的日子。所以老李这几天也忙碌起来,除了准备香烛外,还和妻子两个人买了许多锡箔做纸元宝,准备和儿子媳妇一起去父母坟上扫墓。 这一天,一大家子会合齐了,准备出门。小李突然发现父母提了两大袋纸钱,就说:“我们已经买好鲜花了,纸钱就不要带了吧?”老李认为上坟不烧纸钱,哪有这个道理。小李却说要移风易俗,焚烧纸钱既不安全又污染环境。父子俩僵持不下,老李蹦出一句:“我和你娘折了三天元宝,没想到黄胖炒年糕,吃力不讨好!” 那位要问了,老李姓李又不姓黄,怎么和黄胖联系在一起呢?原来黄胖炒年糕是嘉兴话的一句歇后语,意思就是某人费力做了某事后还得不到承认,讨不了好处。那为什么要说黄胖,而不说李胖、张胖?这就要追溯到黄胖的本义了。 大家很少知道,“黄胖”的本义就是指用黄泥做的泥偶。据现有文献记载,这种泥偶流行在宋代,用途却也恰恰和清明时节有关。请看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七:“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各携枣饣固、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刍,谓之‘门外土仪’。”在这本记录宋代风物的名著中,描述了宋代清明时节,人们扫墓踏青尽情欢娱的景象。大家在开满鲜花的树下野餐,带着各种食物水果,还有用黄泥塑成的“黄胖”泥偶。但是因为史料没有充分说明,所以搞不懂宋人在清明游玩的时候,到底是拿黄胖来做什么用。估计还是玩具一类东西。 黄胖这种泥偶在宋代很流行,现在想来,这种泥偶可能做得像无锡大阿福一般,是胖乎乎圆嘟嘟的形状,很讨人喜欢。宋代诗人叶绍翁在《四朝闻见录·黄胖诗》中讲了一个故事,说南宋宰相韩侂胄在春天的时候,宴请族人于西湖,用土来做泥偶“黄胖”,有数十个之多,用线牵着泥偶的头。游戏结束后,小泥人又变成了土。所以韩的族子赋《黄胖》诗说:“一朝线断他人手,骨肉皆为陌上尘。”因为诗境不佳,韩侂胄很不高兴。 后来,人们又渐渐把人得了脸色黄而浮肿的病,比喻作“黄胖”。明万历年间孙一奎《赤水玄珠全集》卷十六:“霍乱门紫金丸:脾胃食积结块,令人四肢怠惰,身面俱黄,肚腹膨胀,俗名黄胖病。”有时也用来指人因虚胖而又懒洋洋的样子。比如小说《平妖传》第十一回:“剩下的饭大箩装着,凭这起黄胖道人、癞皮花子随意大碗价吃饱,到明日又是如此。”这里的黄胖道人就是指长得面黄虚胖的人。所以,如果让黄胖患者来炒年糕,自然是人也累,东西还不一定做得好。有说,“黄胖炒年糕”应该写作“黄胖舂年糕”,那更确切些了。鲁迅《书信集·致周作人》中就引用绍兴话说:“出力多而成绩恶,可谓黄胖舂年糕。” 搞懂了黄胖的意思,那么,我们对嘉兴话“托人托了个黄伯伯”就好理解了。“黄伯伯”在嘉兴话中的意思是“不负责任的人”(嘉兴话中,黄、王发音相近,所以又写作王伯伯)。为什么不叫李伯伯、张伯伯?原来,这位黄伯伯就是黄胖!你想,托人托了个泥菩萨(泥偶),怎么可能负责任地做事情? 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些嘉兴话是什么意思? 1.黄胖日头 2.黄鱼车 3.黄金瓜 |
- 上一篇:桐乡方言释义--来赛
- 下一篇:桐乡方言释义--生换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