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方言中的这些借喻之言、夸张之语拿来跟典雅的书面语作一番对照,得到的会是怎样的印象? 俗语之喻(雅言之意): 头颈望得丝瓜长(望眼欲穿) 口干吃盐卤(饮鸩止渴) 八只甏七只盖(捉襟见肘) 撮猪尾巴(助一臂
把方言中的这些借喻之言、夸张之语拿来跟典雅的书面语作一番对照,得到的会是怎样的印象? 俗语之喻(雅言之意): 头颈望得丝瓜长(望眼欲穿) 口干吃盐卤(饮鸩止渴) 八只甏七只盖(捉襟见肘) 撮猪尾巴(助一臂之力) 饿煞鬼投胎(饥不择食) 新造茅坑三日香(虎头蛇尾) 气得来甏胀碎(义愤填膺) 吃了隔壁谢对门(张冠李戴) 狗头浪格油盏(危如累卵) 南瓜生浪甏里(进退维谷) 老虎走来看雌雄(镇定自若) 抱了母猫要小猫(得陇望蜀) 驼子掼跤两头勿着地(鸡飞蛋打) 火烧害邻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近”、“浅”、“土”之趣跃然于纸上,且取譬之妙毫不逊色于书面语,甚至有趣得多!而那些隐藏于俗语背后的民间生活、风土人情,则岂止于字面上的“一笑了之”? 对家乡方言俗语善用比喻(包括夸张式比喻)的现象,丰子恺先生早有关注。他在一九三五年六月所写《比喻》中说:“最富有可笑味的,莫如俗语中的比喻。在吾乡,只要到茶店去坐地,便可听见茶客的纷纷议论中,处处引用着巧妙而可笑的比喻。老于应酬而长于口才的人,谈起天来差不多五句话里必有一句比喻。”以至于丰先生倍感兴趣而有心收集之。“去年这几天,吾乡举行灯会,邻镇亲友都来我家看灯,白昼无事,大家坐着烧香烟,咬瓜子,谈天。话题不知怎么一来,转到了这种喻语上。大家努力搜索,命一女孩随时记录于册。到灯会圆满,亲友散去时,这种俗语记录了两册。” 丰子恺先生是漫画大师,以他对生活观察之敏锐、对人生感悟之精辟,一定是感受到了家乡人常说的这些乡土俗语洋溢着浓郁的“漫画味”——取譬之传神、夸张之新奇,风趣到让人忍俊不禁,调侃到警策犀利,浅俗到亲密无间。 而当我们欣赏丰先生的一幅幅漫画之时,就不难理解,他为何如此喜爱家乡的俗语,为何热心搜集、倍加赞赏、精辟品评那一句句“借喻之言”、“夸张之语”。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