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读者要问了,这些词语可都是平时使用很频繁的日常口语呀,不说恐怕不现实吧?养蚕期间不说话当然不行,但聪明的人们想出了种种假借、替代的方式来说。比如姜可以取其味道说成是辣哄;酱油可以取其颜色,就叫做颜色
读者要问了,这些词语可都是平时使用很频繁的日常口语呀,不说恐怕不现实吧?养蚕期间不说话当然不行,但聪明的人们想出了种种假借、替代的方式来说。比如姜可以取其味道说成是“辣哄”;酱油可以取其颜色,就叫做“颜色”,或者按生抽熟抽之分叫做“红原油、白原油”;当然,虾就可以取其弯弯的形状,叫做“弯转”了。 那么,葱怎么叫?取其香味,就叫“香头”或“香货”。 四呢?这个数词更好办,蚕在四眠的时候,我们不说四(四和死的文读音相近),就叫大眠吧;提到其他方面的四时,就叫“两双”;或者实在很难避免,比如有人问,“大叔,你多大了?”那就说,“我明年55岁啦。” 至于笋,也很好办,就形容一下它的样子,说成钻天或毛针都可以。 语音的避讳其实反映了人们对生产、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望,是无可厚非的。清光绪《嘉兴府志》就记载洪景皓的《蚕诗》说:“遮莫村儿也接事,暂呼春笋叫钻天。”濮院陈梓也有诗:“掘笋不叫笋,叫笋蚕要损,吃姜勿叫姜,唤姜蚕要僵。”上面拉拉杂杂说的是嘉兴一带养蚕时的语言避讳用语,记住,这些语言可没成为老古董,现在还在鲜活地运用着,你若去养蚕人家,千万注意礼貌用语哦。 最后再来说打烊,打烊其实是关店、停止营业的避讳用法。你想,商家都希望自己的店是天天开着长盛不衰的,开门大吉嘛。你若对他们说:“关店啦?”或者说:“今朝店关来早哦。”总之,提来提去就是一个“关”字,那样岂不是很没劲很无语?但商家总要休息,店门也不得不关吧。于是,人们想出了替代用语——打烊。 烊(读yàng)的本义是炙。《玉篇·火部》:“烊,炙也。”后来又有了销化、熔化的意思。总之,烧烤、销熔都是需要高温的。所以,嘉兴人把火势旺也叫做烊。比如说“今朝格只煤炉生得烊来”就是指煤炉火烧得很旺的意思,又比如老李对老伴说,“你把煤气炉格火打打烊!”就是说,把火开得再大些。因此,打烊的原意就是把火点得更旺。 火烧得旺了,就形同点灯。看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知道。所以打烊很自然地还有一层点灯的意思。旧时候,晚上都是靠点油灯或蜡烛照明,而一般商家晚上是要关门的,所以嘉兴话里,要打烊就表示将关门了。在这里,形成了从打烊到点灯再到关门这个逻辑过程,另一方面也用打烊来比喻生意兴旺,这就是打烊的来历。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