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例子中,为什么我们不说他们是捣乱分子?因为捣乱者有主观上的故意破坏意愿在。而嘉兴话里的抖乱往往是相对客观,也就是抖乱者的主观意愿也许并不是要破坏既定的稳定秩序,孙悟空的初衷什么时候
补充说明的是,上述例子中,为什么我们不说他们是捣乱分子?因为捣乱者有主观上的故意破坏意愿在。而嘉兴话里的“抖乱”往往是相对客观,也就是抖乱者的主观意愿也许并不是要破坏既定的稳定秩序,孙悟空的初衷什么时候想过造反?没有。但是相对于主体而言,客观上的结果却是破坏的,天庭就是容不得这个老抖乱,对秩序的制定者来说,抖乱就是捣乱就是造反,没有丝毫分别的。 第二,在表达振动、甩动的时候,嘉兴话也把“抖”念作těi,这里的“抖”也就是“敨”的意思,即把包卷着的东西打开。比如沙尘暴来了,你从外边回家,把衣服脱下来,甩掉卷附在衣服上的灰尘,嘉兴话就叫做“抖一抖衣裳,把灰尘抖去。”这个用法在古典小说中常见,比如明末小说《拍案惊奇》第4卷:“那妇人都看在眼里,吃罢了饭,忽然举起两袖,抖一抖道‘适才忘带了钱来,今饭多吃过了主人的,却是怎好?’”《西游记》第12回:“长老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红楼梦》描写“黛玉葬花”那著名的一回:“只见一阵风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花片。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儿……” 例子里的“抖”都是指把包卷着(也就是附在里面)的东西用振动、甩动的方法来处理。其实这也是抖字的本义,《玉篇·手部》:“抖,抖擞,起物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答州民》诗:“宦情抖擞随尘去,乡思销磨逐日无。”诗里的抖擞并不是振作、神气等意思,而是抖掉(摆脱)的意思。当然如果你把类似灰尘等不洁物抖掉了,或者把精神包袱也抖掉了,也就是毛泽东在《学习和时局》里的名言“放下包袱,开动机器”,那就自然会光鲜、神气或者振作起来,所以后来抖擞又转为振作、奋发的意思,比如龚自珍的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天公要抖擞,人自然也是要抖擞的。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